這些情報資料有些詳細的嚇人,甚至超過了他對這些部落的瞭解。
上面不僅記錄了這些部落分佈,以及可戰兵力評估,以及主要首領的狀況。
甚至還記錄了這些酋長首領們,對待這次戰爭,以及永夜軍領的態度傾向。
並且給出了總結和判斷,對他們究竟是採取,拉攏還是軍事殲滅的建議。
三個部落,三份截然不同的建議。
放在最上面的那一份,自然是最值得拉攏的。
最下面的那一份,軍事殲滅的首選。
中間那一份,則屬於騎牆派,展現了強大武力後,容易拉攏成功的。
斯坎巴日親王根據自己掌握的情報,一一印證發現,這份情報的真實程度為高。
永夜軍領再次展現了自己的可怕之處。
知彼知己,百戰百勝。
西奧丁帝國的各大部落,在他們的面前,就跟扒光了衣服一樣,而對面的那些酋長首領們,知道到現在連自己面對敵人將軍姓名都沒有摸清楚。
高下立判。
這份情報,讓斯坎巴日親王不得不再次正視了自己對永夜軍領的作用。
對方根本不需要自己所知道的那點情報,需要的只是自己在西奧丁帝國的名聲和影響力。
自己對永夜軍領來說,並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錦上添花。
兩者代表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若是自己在其中起到的好作用,遠遠低於負面作用的時候,肖恩將會毫不猶豫的撤換掉自己。
這種認知的轉變,讓斯坎巴日親王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想法,防止行將踏錯,讓自己的族人為自己的錯誤,付出血的代價。
在斯坎巴日親王準備期間,他所在的永夜軍領軍營的軍隊也開始動了起來。
等到他騎著快馬,離開軍營,前往選定部落的時候,這個軍營的軍隊已經集結完畢,列隊開拔,一改先前的戰略防守,跟在斯坎巴日親王身後壓了上去。
斯坎巴日親王知道,自己的機會只有一次,並且是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一旦失敗,永夜軍領的科雷重騎兵就會像潮水一樣的衝上來,將他們撕碎輾滅。
斯坎巴日親王選擇的第一個說服目標,並不是三個目標中,最容易妥協的那個部落,而是最不容易的那個——虎牙部落。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其中自然有著斯坎巴日親王自己的盤算。
他在西奧丁帝國擁有非凡的影響力不假,但是這種影響力也存在著圈子和層面的。
而西奧丁帝國的統治模式,是呈現金字塔的,大部落領導中型部落,中型部落領導小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