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在黃米出嫁這一日,在襄陽府開出了一家“喜嫁”的婚嫁定製店。店裡所有的婚禮用品需要定製,提前預約,不接受臨時加單。
黃米的這一身嫁衣就是“喜嫁”最好的廣告,而黃豆對“喜嫁”定製的嚴苛的要求,不是為錢,而是為它的品牌效應而來的。
這家店,不再是黃豆姐妹四個人的私人產業,而是加了黃家的大嫂二嫂的投資。黃豆覺得,一個女孩嫁得再好,也要是要有孃家做為依靠的。
閨房裡的女孩子早早被黃桃帶回了家,黃豆很想出去湊個熱鬧,可看著二姐黃桃盯緊她的目光,只能悻悻作罷。
不看就不看吧,反正也沒什麼可看的,黃豆這樣安慰自己。
一場婚禮的熱鬧一直要延續了三四天,晚上接新娘的船開走,黃家賓客酒興正濃,黃家五兄弟都喝得面紅耳赤。而幾個小兄弟,十五歲以上的也上了酒桌,對於他們來說,十五歲是個分水嶺,表示著已經長大成人,可以準備成家立業了。
喝了酒的趙大山,偷偷溜了出來,讓趙小雨把黃豆叫出來。趙小雨看著面前喝得面色紅潤,一雙眼睛亮晶晶的大哥,沉默地點了點頭,她好像明白了點什麼。
如果是她想得那樣,那該有多好,她與黃豆認識這幾年可算是閨中密友一樣的感情了,如果閨中密友能成為孃家大嫂,那這就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情。
不過她只敢想想,問都不敢問黃豆,她怕這是她大哥剃頭挑子一頭熱。而且,她私心覺得她大哥有點大了,不是老,不過,人家黃豆小呀!
做為閨蜜,趙小雨也深受黃豆女孩子十八歲再嫁人的言論茶毒。她好像過於執著於這件事情了,弄得趙小雨和一眾小姐妹一頭霧水。
不過黃豆說歸說,並不干預,身邊的小姑娘大部分還是十五六就開始嫁人了,像黃米拖到這麼大才成親的,只是少數。
不過,按黃桃的架勢,也是要十八歲以後才能成親了。如果真到黃豆十八歲,那麼就還有四年,想想已經二十一的大哥,趙小雨有點惆悵。
黃桃已經內定給張家肉鋪的張小虎,張家心裡想的是今年定親娶個新媳婦回家過年。
黃家卻沒答應,只說家裡大姑娘沒出嫁,雖然姐妹倆出自兩房,不過還是要遵循長幼有序的規矩來的,而且,家裡閨女還小,父母私心還想留家裡寵兩年。
張家在南山鎮屬於土著,賣肉的鋪子,彈棉花鋪子,打鐵的鋪子,這些鋪子可都是張小虎的叔伯們開著的,就連街上巡捕都有一個是張小虎的親叔叔。
張小虎是張伯的老來子,三個女兒都結婚成家,平時女婿在鄉下村裡幫忙收豬,張小虎也不下鄉,也不收豬,宰殺牲口更是沒他什麼事。
表面看,這個孩子一無是處,就是個遊手好閒的被家裡寵壞了的主,完全不能和黃家大房的女婿塗華生比。
就這樣一個孩子,卻是南山鎮的香餑餑,多少家有閨女的人眼中女婿中的上選。主要還是張小虎的叔伯兄弟多,一個南山鎮,錢家是大土豪,張家就是地頭蛇。
而張小虎,十三四歲,第一次吃了黃桃做的一次紅燒肉,就立志要把這個做菜好吃的小姑娘娶回家。
黃德磊覺得,張小虎人好心善沒壞毛病,至於做她妹夫還湊合。
黃老三夫妻,卻覺得張小虎很好,知根知底離家又近,張家家境優越,張小虎沒兄弟,婆婆也是南山鎮有名的和氣人,這樣的人家嫁過去不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