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聞離開之後,並沒有回家。
他要去看看碳基晶片研究的怎麼樣了。
在單丹丹的帶領下,安聞來到半導體實驗樓。
材料雖然是自己的材料研究所生產的,但半導體卻需要專業人才。
國家在這段時間,也派來了一些人。
這些人跟地質學界組團到來的人不同,他們都是入職公司的,屬於自己人。
地質學界的那幫人,屬於過來打零工的,待遇不一樣。
“安總好。”
“晶片實驗室在哪,帶我過去。”
“好的,安總。”
透過前臺的帶領,安聞來到晶片實驗室。
晶片實驗室的負責人,也是一位牛逼人,叫沈松。
他原本是中芯研究團隊的負責人,聽說安聞這邊要搞半導體,都不需要國家安排,自己就辭職跑過來了。
安聞知道他的資料,但卻不認識他這個人。
今天是兩人的第一次見面。
經過單丹丹的介紹,兩人商業互吹了一波後,才進入主題。
“安總,這是我們透過碳基材料製造出的晶片,35nm疊加工藝,但效能卻相當於16nm的矽基晶片。”沈松指著一塊晶片介紹道。
能這麼快出成果,也是安聞給出了研究路線。
至於具體的技術,那就看沈松的本事了。
結果很明顯,安聞上天轉了一圈,在家裡待了幾天,前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一塊成品晶片就拿出來了。
“這款晶片是什麼構架?”安聞詢問道。
“嗯……使用的是ARM構架。”沈松沉聲說道。
說到晶片構架,目前主流的是ARM和X86,至於MIPS在各反面都差一點。
但別管怎麼說,晶片構架方面,還是西方國家掌握主動權。
“沒研究新型構架嗎?”
“有這個想法,不過人手不夠,眼下最主要的把晶片的精度提高,以碳基晶片的效能,最少要提高到20nm,才能夠跟現在的主流7nm晶片抗衡。”
“人不夠啊……挖牆腳,把你的以前的團隊都挖來。”安聞無所謂的說道。
在這一點上,他表示很簡單。
拿錢挖人,這個他最擅長了。
“安總,我原本的團隊,差不多都已經過來了。”沈松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