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場就在駝峰山下,與採石場遙遙相對。
如今的伐木場與採石場都只是一個雛形,伐木場已經在工作了,而採石場到現在,只來得及做幾十個木棚。
修建城池仍是他的第一選擇,在他的計劃內,他需要一個三十年以上的穩定期。
用三十年,將整個人族帶入時代,到了那個時候,人類才有可能在這史前時期所向披靡。
老方實在無法小看這個時代,各種食肉動物的數量,都遠遠超過人類,在它們的尖牙利爪下,冷兵器根本沒有什麼優勢。
想一想,如果遇到了十多米長的巨龍,到時候拿弓箭去射,肯定只會落到一個涼涼的下場。
老方現在並沒有全面開展建城的專案,他現在正在積累資源,建一座城(不是城堡),所需要的資源極多,一個能夠容納十萬人的城市,不是三五十里地,就能解決的。
眼前的這片平原倒是很符合條件,然而,老方卻不敢冒這個險,建城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那平原上的獸群,一旦朝他發起猛攻,他連反抗的餘地都沒有。
所以,他決定看看春夏秋冬三季的情況,然後再做決定。
另外,他也沒有要閒著的意思,該準備的還是要準備的,木材,石料都是建城需要的資源,他先將這些準備好,然後再做打算。
如果對面平原的勢力太過強大,那他只有將這迷蹤林與駝峰山先圍了起來。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老方目前正在各個要點之間,修建軌道,鐵軌就不用想了,老方採用的是木軌,相對而言,木材比較容易得到,而且資源豐富,雖然在質量上,木軌遠遠低於鐵軌,但在目前的價效比上,木軌還是老方的首選。
從領地穿過野豬林,抵達迷蹤林是三十多里,然後分成兩條路,一條通往採石場與伐木場,一條通往深淵邊。
通往採石場是十五里,穿過迷蹤林抵達深淵邊是二十五里。
一共要建七十里的軌道路,這是一個不小的工程。
好在老方手下多,經過兩個多月的修整,大部分被冬天折磨得死去活來的人,已經得到了恢復,每天不是蛇肉就是野豬肉,營養雖然有點偏,但確確實實是大補之物,一個個從面黃肌瘦,變得還略有一些小肚腩。
身體健康了,力氣自然也就恢復了,現在能幹重活的人,已經增加了三分之一,由原來的一萬不到,到現在的一萬三四。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老方將這些人分得很散,沿途設了十幾個點,目前,這十幾個點是各自為政,為了保證安全,老方教他們在四周佈滿了陷阱,然後又建築了高牆。
為了手下的生命安全,老方不潰餘力。
現在,這十幾個點,正在全力設定路基。
想要保證這樣一條路的安全通行,是比較困難的,老方唯一能夠想出的辦法是,在道路的兩旁挖出“護路溝”,這種溝深十多米,寬七八米,或引河水灌入其中,或者在溝中挖陷阱。
修建這樣的道路代價不可謂不大,但老方感到就應該這樣弄,才能保證道路的絕對安全。
運輸,在這個時代是一個比較困難的事情。
要致富,先修路,這是老方那個時代的一句經典名言。
當然,在這個時代,這個道理也沒有改變。
有了道路,老方才能將自己的資源輸送到需要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