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兩個留在這裡,黃良,你跟我來。”孫祿堂說道。
“是!”三人大聲應下。
不算那些離開孫府的師兄,四個弟子之中,二十一歲的張德元最大,其次是十五歲的黃良,之後是十四歲的李尋一,周正峰的年齡最小。
來到內院,卻見張師兄正在練功。
“黃良,形意五行拳僅有五招,分別是橫拳、鑽拳、崩拳、劈拳、炮拳,五拳對應五行,劈拳屬金......炮拳屬火。”孫祿堂款款而談。
“是,師父。”黃良點了點頭。
“我先打一遍。”孫祿堂話音一落,打了一遍形意五行拳。
說是拳法,其實還包含步法。
跟著打了幾遍形意五行拳,在師父的指點下,黃良的動作越來越標準。
“練拳如站樁,先練死再練活。”孫祿堂叮囑道。
“師父,是不是先把動作練標準,再根據自身把拳法練活?”黃良若有所思的問道。
“孺子可教也!”孫祿堂讚許道。
黃良又問了幾句,便開始打拳。
“你接著練,我去教尋一他們。”孫祿堂說完之後,轉身走了出去。
不快不慢的打著形意五行拳,黃良也不多想,只追求把動作做得更標準。
孫祿堂把李尋一帶到內院,傳授對方太極拳,隨後回到前院,傳授周正峰八卦掌。
新收的三個徒弟都還小,除了黃良少年老成之外,剩下兩個徒弟少不更事。
一個人的精力有限,貪多嚼不爛,同時練習三門拳法,難免一事無成。
因此,孫祿堂只好分開傳授,至於幾個徒弟私下是否互傳拳法,他也有心無力。
管得了一時,管不了一世。
接下來的幾天,黃良時而站樁,時而打拳。
不想博而不精,他暫時沒有修煉易筋經。
師父孫祿堂的武功,不比師叔李書文差,沒必要忙著修煉易筋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