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猛,聽說吃魚挺危險的,我們還要吃魚嗎?”
香江淺水灣顧家莊園,餐廳中,顧猛和家人們一起吃飯,菜上齊了之後,鄧麗珺指著桌上的幾道海鮮說道。
顧猛聳了聳肩,“應該沒什麼影響吧,就算有影響,也防不住的,現在陸地上的動物、海洋魚類,還有人類都出現變異,未來肯定會產生更多的變異,現在吃點輕微汙染的肉類,或許能起到‘接種’的作用”
顧猛對現在的狀況已經無能為力了,真心沒有辦法。
去年他在非洲考察了一番,寫了厚厚的一份調查報告交上去,希望國家重視森林動物變異事件。
上面也很重視,採取了嚴厲的措施防止被人搞破壞。
但是防不勝防。
不久前在東北林區還是發現了多例動物非正常死亡事件。
當地森林局花了半年時間,最終抓住了兩隻非常兇猛的動物。
經過檢測,兩隻動物的各項指標符合國際變異標準,屬於變異動物範疇。
出了這些事後,上面很惱火,早就交代了要防好,不能叫人禍水東引,沒想到還是被人鑽了空子。
只是動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表示,這樣防禦是防不住的,一是地域間的動物具有高度的流動性,晚上有幾隻小白兔從內蒙俄國或者北朝跳進華夏,這能防得住嗎?
不行!
二呢,即使地上防得住,天上能防住嗎?
每年有數十萬只鳥類從國外飛到國內,這些鳥類中如果有變異鳥類,這隻小鳥又被動物吃了,動物又發生變異,這樣的動作根本防不住。
這種情況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面對全球生態環境是一個整體,一旦國外發生了基因感染事件,國內根本避免不了,最多隻能延遲幾年爆發。
現在國家能做的就是採取積極的措施,將變異動物控制起來,將危害降到最低。
而對於全球的人類,儘管大家不想承認,從95年以後,不管大家願不願意接受,未來的日子都跟基因結下了不解之緣。
人們的衣食住行,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基因事件的影響。
其中最大影響就是‘吃’。
人類喜歡吃肉,無肉不歡。
現在變異動物又很多,防不勝防,誰能保證自己盤子中的肉沒有遭到基因汙染?
顧猛沒辦法保證,就算他家裡的食材來源都經過了精挑細選,經過了嚴格檢查,依然免不了基因感染的小事件。
不過顧猛還是選擇吃。
他相信各大實驗室的調查報告,食物經過加熱烹飪,基因成分遭遇了嚴重破壞,對人體的影響也是很小很小的,就算有微弱的影響也無所謂,或許這點點變異基因成分對身體有好處呢?
誰也說不定的。
聽了他的話,鄧麗珺瞪了他一眼,看著正在玩筷子的幾個小傢伙說,“我們是大人不害怕,小傢伙呢?他們身體弱,可禁不起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