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諸天:從鬥羅開始落墨> 第一千章.番外——十二金釵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章.番外——十二金釵 (2 / 4)

為兄弟不要江山的只他一人。

不過,個例終究是個例,當前人把能走的路都走絕後,一位才能不足的平庸皇帝如何延壽,才是一個值得思索的問題,因為誰都想活的久。

“而我後漢一朝三起三落。”

“皇位始終在我李氏一脈的手裡。”

“其原因如此看來,也不足為奇。”

看著皇家秘史上的那兩個名字,青年的眼中閃過一絲震驚,依次向下看去,更是若有所思:“迄今,距離崇平之年,已有兩萬八千餘年,史記崇平壽三千,於一萬七千年前,至靜寧之年時,天下大亂,亂局持續三十二年,由後漢皇室後裔李凝遠,平定天下再造後漢,帝號新武,史記新武壽兩千,於八千年前,威安年間,天下復亂,亂局持續十七年,由後漢皇室後裔李定逸,再復後漢一朝,帝號豐順,史記豐順壽兩千,迄今已是三興後漢……”

三興後漢,分量有多重?

就這樣說吧,如果劉備能光復漢室,就算是三興炎漢,哪怕千百年後,劉備建立的炎漢如同東漢末年一樣,局勢發展到了支撐不下去的地步,老劉家在世人的心目中依舊是眾望所歸。

因為“天命在劉”這四個字的分量實在是太重了,重的哪怕是權臣在位,哪怕是曹操死而復生,哪怕是司馬懿轉世歸來,他們也都不敢動。

而後漢之所以能三興。

或是說,三興後漢的秘密。

“則在於崇平一脈!”

青年細細品讀著皇室秘史上的記載,在兩萬八千年的歷史中,經歷前後兩次天下大亂的動盪,乃至神京在叛軍手裡一共易手了七次,很多秘密早已消散在時光長河中,只有眼下的皇室秘史,才是相對而言儲存完整的歷史,也是隻有後漢一脈的歷代皇帝才能翻閱的東西。

“史記……林朝辭有十二妻。”

“皆人間至寶,美豔無雙。”

“薛氏女,名寶釵,皇商後裔,生父為先太子紫薇舍人,於進京途中,遇襲,幸得林朝辭相救,芳心暗許,已立婚約,曾借住榮國府,後遷至平國府,崇平年末,歸隱而去不知所蹤。”

“林氏女,名黛玉,列侯之後,生父為崇平一代閣老,生母為榮國公之女,於揚州尋父一事中,結識林朝辭,共破鹽業,曾借住榮國府,後遷至平國府,崇平年末,疑似與薛氏女一同歸隱,不知所蹤,似與文宗一脈尚有聯絡。”

“秦氏女,名可卿,先太子之女,養父為工部侍郎,得崇平開恩,賜婚於林朝辭並行兼挑之法,後,於崇平初年,隨寧國公之女惜春歸隱。”

“賈氏女,名惜春,寧國公之女,幼年養於榮國府老太君膝下,因其兄、侄醉酒暴斃,其父修道,得崇平開恩,一併賜婚於林朝辭,無子無女,於林朝辭破碎飛昇後十年滿月,觀月有感,攜秦可卿、香菱、尤氏三女歸隱山林。”

“賈氏女,名元春,榮國府長女,少時入宮,不卑不亢,進退有據,其儀表姿態甚得皇后心悅,曾受封鳳藻宮尚書,於咸寧公主出嫁之時,為陪嫁,入平國府,與咸寧公主、賈迎春、賈探春、蟬月郡主於崇平中年歸隱,不知所蹤,此外,其乃是十二金釵中年齡最大者。”

“咸寧公主,諱名不詳,崇平之女,母為皇后,備受崇平寵愛,於林朝辭輕騎入漠北歸朝之際,對林朝辭一見傾心,得崇平賜婚於林朝辭,崇平中年時,入宮辭行,與賈氏三女、蟬月郡主共同歸隱,為我後漢皇室老祖兼底蘊。”

“蟬月郡主,名蟬月,長公主之女,以兼挑之法得崇平賜婚,於崇平中年時,攜長公主府一併消失,據咸寧先祖所言,可確認為一同歸隱。”

“史氏女,名湘雲,出身侯府,叔父為十二候中的忠敬侯與保齡侯,性情灑脫,頗有魏晉之風,曾浪跡江湖,先後歷經崇平一代、開寶一代、淳化一代,明確為陸地神仙級別的高手,為劍閣開山祖師,直至永昌初年漸漸隱退。”

“賈氏女,名探春,少時機敏果敢,於崇平一代推行男女平等後,苦讀三年,高中進士,因其貌美,特點於探花,為後漢一朝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探花,官至吏部尚書,隨咸寧等歸隱。”

“香菱,隱姓甄,實名英蓮,幼年因家中小廝疏忽,被拐,被薛氏子買下,後贈於林朝辭,於薛氏女身邊聽令,後入平國府為妾,與賈惜春交好,並隨賈惜春、尤氏三女等一併歸隱。”

“賈氏女,名迎春,賢良淑德,雖無機敏,亦無果敢,卻仁心甚重,隨探春一併嫁入平國府,於崇平中年隨賈元春、蟬月郡主等一併歸隱。”

“尤氏女,無名,因家中排行,被人常稱一聲三姐,貞烈十足,偏愛江湖,曾與史湘雲攜手遊歷天下,後不知所蹤,經蟬月老祖確認,其與史湘雲隱居於一處,具體隱居點並未可知。”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