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何呢?”
“兒臣認為,人生在世,自當問心無愧而渡過一生,不管最終的結局如何,只要無怨無悔,那便也就坦然接受了,並不惜要那時光倒轉,徘徊於悔恨之中。”
“……,真是一個好男兒,要是太一他……,不過罷了,兒呀,接下來母后要告訴你的事情,你只可以銘記於心,絕對不能往外傳之,哪怕是金母,你,可以答應我嗎?”
“……,是的,兒臣銘記於心……!”
就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羲和把自己與太一、帝俊那萬年又萬年的恩怨情仇告知了昊天,並讓他知道了自己之所以會如此急迫地想要其登基天皇之位的私心。其中許多婉轉悽離的事情,宛如昔日的光景再現一般,那種無奈與悔恨使得昊天的內心和為之無奈而又惋惜。最後,羲和更是告訴了他自己的最終歸宿,要求昊天在那自身的臨終之際該當如何,這番跨越了萬萬年時光的悽美故事,透過羲和那坦然的心聲全數傳達至了昊天的內心深處,兩人就此渡過了一個交心的夜晚。
次日的早晨,最為全新的天皇,昊天向著全天龍人的子民們訴說了修羅的存在,他們對此果然一無所知。而修羅這個新生的種族,天龍人也沒有任何的概念,因此當聽聞至此,昊天便要請命出征,而羲和則說道:“你已是天皇之尊,又豈能事事躬親?”
羲和對於這個自己親手養大的孩子,總是那麼的呵護備至,而她的這一句話,則真的拯救了昊天,因為如果昊天此次御駕親征的話,那麼便很有可能會長眠於地界了。
不久,天界僅剩的兩大天主英招、白翰率領二十萬大軍沿巨闕而下。不想天龍人大軍幾萬年來,再次遭遇到了強大的對手,而此次讓天龍人顏面無歸的,便是那剛剛誕生的修羅一族。為了保護大軍退卻,天主英招命喪於冥河之手,從而為重傷的白翰贏得了撤退的機會。最終白翰帶領著折損過半的殘軍退回了天界。
看著那殘破不堪的軍隊歸來,羲和實在難以相信,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天龍人大軍居然會敗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徹底,而為了自己赴湯蹈火,倍受信賴的英招更是因此而屍骨無存,一怒之下羲和下令便要處斬了白翰。可是令其沒有想到的是,十餘萬的將士瞬間跪倒在地,請求饒恕了白翰,而軍營中未出徵的將士雖然不明所以,卻聽說天后陛下要處斬白翰,也紛紛下跪求情,這使得羲和的臉色越來越差……
不久,昊天與金母也趕到了軍營,居然也一同加入了為白翰求情的行列。看到了自己所寄託的昊天與金母,在一番思索之後,羲和的怒火也慢慢平息了,是呀,修羅一族,便是因為質天與梓嫣改天逆命而產生的怨靈,而自己不也是嚮往著那逆命的歸宿,所以……
重新迴歸於平靜的羲和問起了整個戰鬥的過程,殘餘的將士們講述了他們的遭遇,羲和方知自己太過於輕視了敵人的強悍,而這一切都不是白翰的錯。但是白翰聲望如此之高,即便如她這般殺伐果斷之人,都無法阻止將士們的求情,作為母親的自己,認為對於以後昊天治理天龍人的過程將是一個莫大的威脅,想要安心離去的她迫使自己要想個兩全之策……
然而,那因為改天逆命而爆怒而生的修羅,在羲和還未來得及想到對策之時,居然已經追上了天界。大敵當前,羲和乘勢赦免了白翰之所有罪責。而昊天再次請命領軍出征。
孩子呀,你既然沒有與梓淵立下那道御靈珠之契約,又怎麼還是那麼地義無反顧呢?!
但是畢竟昊天長大了,也已經是一國之泰斗了,既然其選擇了自己人生的道路,作為母親的自己又能如何呢?萬般猶豫之後,羲和同意了昊天的請求。
昊天、羲和、金母與白翰再帥三十萬的大軍馳援西天界停雲關時,無情的戰爭已經打響。面對入侵的修羅,三十萬援軍外加十萬守軍同仇敵愾、誓死而戰。然而三頭六臂的修羅之強大,其強悍豪不弱於當年的巫族,且最為關鍵的是,那數量之龐大,任憑昊天、羲和如何地絞勁腦汁,佈置何等精妙的計謀,最終停雲關還是被修羅族所攻破。原來,這便是改變歷史因果所產生的孽之強大,原來,這便是自己與太一能夠最終相聚所要付出的代價,原來,這便是命運給與人間那帶著譏諷的懲罰!
而不知為何,自己的孩兒在萬敵之中是如此的不懼生死,他那拼盡全力的廝殺與衝鋒,宛如一道孤星,流竄與星辰之間,到底是什麼樣的動力,驅使著這個孩子如此的殉義忘身呢?是何等的覺悟,迫使昊天如此的忘我呢。
羲和看著此時如同彗星一般來回衝刺與敵陣的昊天,心中的疑問與感慨如海嘯般地襲來,但眼見昊天已經深陷重圍卻仍死戰不休,讓羲和再次想起了昔日太一那滿身傷痕的身影,是呀,昊天,你真的就想是太一的轉世一般,如果不是輩分之所限,你將會多麼地使我心動?
無奈之下,羲和放棄了反抗,令金母與白翰收攏殘軍,而她自己則領兵將昊天從戰場中強行綁了回來,前七千五百年地雄關之戰終以天龍人的主動退卻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