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經典春秋> 第十八章 七國大混戰(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八章 七國大混戰(一) (2 / 3)

這就是齊釐公要衛國參戰,已經成為齊釐公女婿的衛宣公不得不百依百順的原因。於是衛宣公調兵遣將,派出二百兵車,步卒五千增援齊國伐紀。

2.

齊釐公想趁魯、鄭二國與宋國矛盾激化引起戰爭使魯國顧不上紀國之機,出其不意滅掉紀國。此時的齊釐公運籌帷幄,蓄勢多年的力量一呼而出。

齊國聯合衛國、燕國向東發出五路大軍,齊釐公氣勢磅礴他要橫掃紀國,並要一口氣滅了紀國。

這五路大軍分別是由齊僖公為主帥、公子姜彭生、連稱為副將的第一主路大軍;以世子姜諸兒為主將、高傒為副將的的二路大軍;以公孫戴仲為主將、燕國將領為副將的三路大軍;以公孫無知為主將、衛國將領為副將的四路大軍;以公子姜糾為主將,有管仲、召忽為輔佐的五路大軍。齊頭並進,殺向紀國。

五路大軍約好從紀國西部的齊國領地南北一字型向東推進進殺入紀國,並決定在紀國都城聚首,五路大軍將在紀國都城攻城滅紀。從佔領邊城到攻破紀都,齊釐公經過多年的努力,他已經下大決心,在魯國來不及顧忌紀國的時候,他要一舉滅掉紀國,從此在版圖上讓紀國消亡。

五路大軍除了齊釐公的主路大軍之外,四路大軍各自攻打紀國邊境城邑。而齊釐公的主路大軍伺機而行。

五路大軍十分順暢,分別攻下紀國四個邊境城邑,而齊釐公的主路人馬卻馬不停蹄直奔紀都。

就在齊釐公的一路大軍所向披靡殺到紀國都城的時候。有人來報說:魯桓公率魯軍來救紀國。接到這個訊息,讓齊釐公心頭一震,這個魯桓公在宋國作戰尤酣,怎麼忽然就掉頭來救紀國,即便如此又怎麼會這麼快就趕到了紀國啊!

就在齊釐公尚在遲疑的時候。接著又有人來報說:鄭厲公率鄭軍來救紀國。

齊釐公倒吸一口涼氣啊。難道這魯、鄭聯軍真的放棄了宋國來救紀國。這的確是齊釐公未曾想到的。齊釐公眼看著紀都城池,閉門嚴守,如何挑戰都閉不出戶。齊釐公必須做長期打算了,趕緊後退三十里安營紮寨,一方面等待其他四路大軍彙集,一方面整頓人馬準備迎戰魯、鄭、紀聯軍,心裡說這可是一場惡戰!

齊釐公還有趁魯國、鄭國大軍未到,齊國先攻城的想法。如果能在紀國救援兵力未到達拿下紀國,即便魯桓公趕到了,也無可奈何了。然而不管如何挑戰,紀國就是堅守城門,並不應戰,只等待援兵。

以紀武侯為國君的紀國朝廷上下,一直是恐懼齊國。

齊國就像盤臥在紀國身邊的一條巨蟒、一隻猛虎,隨時都可能向自己撲來,要了自己的性命一般。這種恐懼從君到臣以至到黎民百姓。所以紀武侯一直不敢鬆懈對齊國的監控。甚至在臨淄都派有諜報人員,時時刻刻把齊國的動靜傳回紀國。

當齊國調動五路大軍還從臨淄出發的時候,資訊已經傳到了紀國。

不管那個姜太公兩個兒子建立齊國、紀國的傳說是真是偽,在齊哀公之前,兩國還是相安無事的。以兄弟家族相處,自相和睦,延續數百年之多。周初的幾十年間,由於齊國、紀國聯手發展,掌控著鹽業和海產品,經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所以紀國和齊國一樣也算是大國。在西周和春秋早期,東方的齊、魯、紀,可以說是三足鼎立。在周初三百多年的時間裡,齊國和紀國,基本是旗鼓相當,而且在某些時間段,紀國比齊國還顯得更為強勢。在齊莊公時期,紀國遠征夷國等他國獲得多方戰績和收穫,顯示了紀國在中原也具有強國榮譽。紀國鼎盛時期,曾經進攻齊國,齊國國君防範,甚至被迫遷都。而紀國在姜季侯時代由於把女兒嫁給了周懿王,更是有恃無恐,成為當時不可一世的諸侯。曾率領其四兄弟北進,佔領了郱,邾、郚、鄑四國領地。3年後,其少弟又佔領了鬱國。兄弟五人分兵把守,形成了一道使齊國難以逾越的防線。然而這都是過去的事情了。今非昔比,大敵當前,紀武侯當如何退敵呢?

這次齊釐公親自率領五路大軍殺氣騰騰,大有滅紀的氣勢。紀國朝廷之內又是噪聲不斷。總體上紀國朝中大致分為兩派:一是以紀武侯為主的拒敵的力戰派,主張高壘城牆、備足兵器、以紀都為依託準備大戰;一是以叔姬為主的談和投降派,主張放棄抵抗、草擬降書、準備投降。直到兵臨城下,兩派仍爭執不下。

紀武侯鄒著眉頭向老臣叔父姜寮求計。

紀武侯的叔父姜寮是紀國朝中最老的重臣,這老臣捋著鬍鬚手在微微顫抖,聲音也顯得十分蒼老。他說:“聽說當年先祖姜季率領幾個兄弟趕走齊國人,征服四國,擴大了紀國版圖,臨終留給後人治國方略都藏於金壺之中,只是我們到現在也沒有發現金壺丹書所藏何處啊!”

紀武侯嘆了口氣,心想如果紀國朝中都是這樣的大臣,紀國滅國那一天也就快要到來了。

大敵當前,紀武侯還是旗幟鮮明地主張抗齊,與齊軍決一死戰。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