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晉國是唐叔虞的封地。
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的弟弟。
當初,周武王與叔虞母親同床共枕。叔虞母親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叔虞的母親夢見上蒼之神下凡,對周武王說:“我讓你生個兒子,名叫虞,我把唐賜給他。”
醒來,叔虞的母親與周武王細說夢中的景象,周武王並未介意。
等到叔虞的母親生下一個活蹦亂跳的嬰兒後,竟然出現了一個夢中的徵兆,仔細看這個孩子的小手,竟然手掌心上果然寫著一個“虞”字,所以就給兒子取名為叔虞。
周武王逝世後,周成王繼位。周公旦與召公奭輔佐少年天子,這時發生“三監之亂”,而這三監之亂的主要發生地恰恰是在唐地。周公旦只好以周成王的名義率軍東征。滅了唐地的三監之亂,殺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唐地得以平定。
一天,周成王和叔虞兩個孩子在一起作遊戲,周成王把一片桐樹葉削成珪狀,模仿朝堂上的禮節送給叔虞,說:“寡人用這個分封你。”
伴隨在周天子身邊的太史尹佚悄悄記下了周成王的兒戲之言。然後請求周成王選擇一個吉日封叔虞為諸侯。
周成王說:“我和虞是在開玩笑呢!”
太史尹佚說:“天子無戲言。只要說了,史官就應如實記載下來,按禮節完成它,並奏樂章歌詠它。”
於是周公旦只好落實周成王的口諭,以周成王的名義把唐地封給叔虞。唐地在黃河、汾河的東邊,方圓一百里,所以叫唐叔虞。
可以督促天子行事,從中可以看出太史尹佚的厲害了。其實太史尹佚可不是一般人物。
當年周武王在牧野與商紂王決戰時,太史尹佚就伴隨周武王身邊,從出征到決戰。因商紂王慘無人道,百姓離心離德,武士紛紛倒戈,商紂王窮途末路只能自焚而亡。
當週武王大軍攻佔商紂王的寢宮,發現了一具燒糊了的屍體,這就是商紂王。周武王揮劍砍下了商紂王燒煳了的腦袋……。此時,太史尹佚回望天際漸漸淡去的星影,記錄下了在這一激動人心時刻:天空上的星相和月相。當大軍凱旋西岐後,太史尹佚便命鑄銅匠在利簋上澆鑄下“歲鼎克聞夙有商”的銘文。就是這個利簋在20世紀70年代出土後,銘文被經學家解釋為“歲(木)星正當其位,在周的星土鶉火”。這一記載,使得3000年後,國家“九五”規劃重大科研專案“夏商周斷代工程”藉此得以攻克。周武王克商的準確日期為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不僅如此,太史尹佚一生還未後人留下了《史佚書》、《策》等凝聚其畢生心血的大作。所以當年的太史尹佚成為古人與現代人對話的大師。在當時當然會影響著周王天子的言行。
唐叔的嫡長子姬燮順理成章地成了晉侯。
公元前812年,晉國傳到晉穆侯已經是唐叔虞的第九世玄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