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蕣晚英無豔色,何因栽種在人家?
使君自別羅敷面,爭解回頭愛白花。
唐·白居易《白槿花》
朗朗秋高氣爽,鴻雁南飛。
白槿花依然朝開暮落,仍有人願意朝花夕拾。
一角花牆,盛有一叢白槿,那個稚嫩的背影亦不陌生。兩辮鬼馬精靈的總角,一襲隨風飄動粉白夾色的羅裙,高槿兒站在自家花房的花牆旁,抬頭對著高高的藍眨眼,好像那片遊浮的伶仃白雲在對她話似的。當年呀呀學語的時候,也是這樣想,為什麼上飄的白雲不下來同她講故事呢?
一如往常揹著那首喜歡的唐詩:“秋蕣晚英無豔色,何因栽種在人家,使君自別羅敷面,爭解回頭愛白花……”
她很久以前就問過:
“爹爹,你白槿因何栽種在人家?”
爹微笑著給白槿花鬆土,並不回答。
同樣的話便去母親:“娘,你白槿因何栽種在人家?”
娘則盈盈笑去,也不作答。
娘有一枝很好看的木簪子,是木槿花樣的,據是娘從爹的手裡搶過來的。高槿兒總見母親用那木槿簪子挽著婦人頭,帶了一輩子,也陪著爹過了一輩子。
其實槿兒也是知道其中的一點九九,白槿花是爹孃的定情之花,聽娘提過的舊事裡,年輕時的爹爹是個“採花盜”,偷了孃的一把木槿花,他們搶花枝時無意結髮,沒想到這一結髮,就是一輩子的緣分。
你巧不巧妙!
在這一家子裡,槿兒只有爹與娘可呼喚。
爹只會呼喚兩個名字,一位是喚愛女,槿兒;另外一位則是呼喚髮妻,蘇謐。
娘也只會喚兩個名字,一位是愛女,槿兒;另外一位則是夫君:臨楓。
一家三口,如此簡單與溫馨。
所以,槿兒也從來沒有見過爺爺奶奶與外祖父,外祖母,好像這一家一輩子就獨來獨往地守著花房,給百花圃裡當著辛勤的園丁,再將花香傳送到萬戶人家。有時候槿兒也能充當跑腿,今給張家送蘭花盆栽,明給李家捧水仙花缸。那些大戶人家都特別喜歡像槿兒這樣勤勞又懂事的女孩子,除了會付應有的花錢佣金外,還有多給一些別的報酬。
除了每年去寧家山莊送白槿花籃,既沒有佣金也沒有打賞,不過,家裡的木槿花只悄然開放,從不賣,也作不了盆栽。槿兒問爹爹為何要給那座莊子送花,他摟著女兒:“莊子裡面住著一位白槿花仙,自然要給花仙送花啦!”
時候的槿兒真的相信了,等九歲時就騙不到她啦,可十歲去送花時,真的遇到了仙子,也許就是父親的那位花仙了。
槿兒一點的時候可聰明啦,三歲就在母親的教導下識字誦詩,白槿花下,花瓣落滿了經史子集,隨便翻一頁,就沒有她不會倒背如流的。再大兩歲就拿著父親的長劍,有模有樣地“自創”一套劍法。
自從江湖上“日月雙俠”的俠義故事流傳開,槿兒越發對劍術留心了。父親在院子裡練劍,女兒就經常在背後照貓畫虎地比劃兩下,這樣的畫面,成了家中唯一的慣例。如果哪次父親練劍,背後沒有那個跟著比劃的女兒,一扭頭,就能看見她提劍“殺”過來啦!
“爹爹,您聽過日月雙俠的故事麼?他們可厲害了,以後我也要當日月雙俠!”槿兒總是有這樣遠大的抱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