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曜:“你是說ky?已經開始了?”
危羽:“豈止,已經氾濫了,我看個解謎遊戲實況都能看到‘SCP基金會已介入調查’。(喝茶.jpg”
ky,一個來源於隔壁島國的網路流行詞彙,是日語“不會讀取氣氛”的發音首字母縮寫。
一般來說,它會被用於諷刺那些發出不合時宜言論的破壞氣氛者。
比如,在與SCP完全不相干的作品下面,提及《SCP基金會》的名字。
嚴格來說,單純的“提及”行為不至於影響太多,兩三條評論,他人一眼就掃過去了,不會在意。
但關鍵的地方就在於,這種行為一旦多了起來,“提及者”的語氣態度不可能永遠保持溫和友善,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表現出了攻擊性。
再加上很多人有“強行認親”的習慣——
“你也知道SCP?”
“682大爺無敵!”
“我們控制,我們收容,我們……”
最終,肯定會有人對這些在別人地盤上“圈地自萌”的人看不順眼——
“怎麼哪兒都能你們?”
“你們SCP是沒有自己的網站嗎?”
兩個粉絲社群之間的矛盾便由此而起。
如果沒有外來力量進行控制,這種碰撞次數只會不斷增多,被ky方對ky方的惡感也將不斷累積。
“路人緣”就是這麼被敗壞的。
禁曜:“這挺常見的,哪個圈子沒有ky?越火的作品粉絲越多,ky自然也就同比例增長。”
恆星爆炸:“理論上是這樣,但官方的態度多少能給予粉絲社群一些約束。”
危羽:“得了吧,會ky的多半是雲讀者,連檔案原文都沒讀過的那種。他們就是覺得SCP看起來比較中二有逼格,能拿出去裝逼秀優越感,這種人會聽官方的?(冷漠.jpg”
夜靈心:“這種心理其實也可以利用,看運營策略。”
萬物之本:“我對ky的容忍度很高,只要不是那種很明顯的惡意拉踩,但是我討厭爛梗,艹!他們是沒腦子的復讀機嗎?只會拿著同一句話刷屏,也不看適不適合,淦他喵的!”
危羽:“你不能要求網上的人出門都帶著腦子,這是強人所難。(吃瓜.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