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製品加工車間一個月就建成投產,生產幾種老街銷售最旺的產品。
不加任何新增劑的土榨大豆油和原生態醬油,是最受遊客喜愛的農場特產,他們就安裝了一套榨油裝置和一套黃豆醬油的生產裝置。
榨油後的豆餅是醬油釀造的原料,豆餅發酵後的渣料用來生產飼料,這樣又形成了生態迴圈。
大豆油和醬油用玻璃瓶罐裝,打上歲月記憶農場的標識,在農場網站上銷售,運往全國各地。
此外,還安裝了一套磨漿機,製作豆腐皮,各種味道的豆腐絲,每天在C市各大超市銷售。
王藝波回來了,他向盧總作了詳細彙報。
馬尾松樹苗10天內全部種完,正好春耕還沒到來,大部分田地沒有播種,村長髮動所有勞力搶種,因此,種植進度很快。
村長向鄉**打了退耕還林的報告,估計村民們都能領到退耕還林的補貼。
王藝波跟著農科院的專家跑了幾天,基本掌握了馬尾松樹的種植和養護技術,以後他也可以去解決樹苗生長期出現的問題。
盧樊宏很滿意,雖然這次投入有些倉促,但時間就是金錢,要是先試種,等三年收穫了寒菌,再大面積種植,時間太長了。
有農科院在山區種植馬尾松的經驗和案例,他心裡已經有底了,他從小在山裡長大,山裡有很多松樹,野生寒菌他也去採摘過,山區的環境種植馬尾松樹苗應該沒有任何問題。
他賺錢心切,一心想早點見到鄉親們脫貧致富,每家都住上新樓。
他想到村民們沒有地種了,就和村長商量,把那些剩餘勞動力吸收到農場,他準備把附近的地都租下來,進一步擴大農場的種植面積。
附近山邊有個很大面積的水塘,他也租下來了,準備蓄水,開春後種一季水稻,大量養魚養鴨。
農場業務擴充套件,他又投入了一百多萬進去,加上農科院的一百八十萬,已經投入了三百多萬,他和師傅的前期投入雖然收回來了,但醫院投入了四百多萬,豆製品加工投入了二百萬,現在還剩一千萬。
盧樊宏和師傅商量,決定把這部分資金投入到娛樂網站的建設專案,這是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