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內的眾人還在交頭接耳議論,李泰與昨日一樣,他好像與所有人都有共同的話題可以聊。
李承乾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閉上眼開始養神。
睡眠不夠,能養神一會兒是一會兒。
“皇兄,你看看他,又在討好朝臣了。”
“嗯。”李承乾揣著手站著有氣無力地應了一聲,又對吩咐道“孤閉眼休息會兒,有什麼異樣就提醒我。”
“皇兄放心,弟弟為你打掩護。”李恪很鄭重地點頭,又道“母妃說過了,弟弟要聽從皇兄的話語辦事。”
“嗯,你的母妃說得很對,都是自家兄弟,孤不會害你的。”
李恪的母妃也就是楊妃,是前隋的公主。
他的身份很特殊,但這不妨礙那位獨具個人魅力的天可汗對這個兒子的喜愛。
而李恪的存在,可能也象徵著皇帝善待前隋舊臣的一個標誌,再怎麼說現在朝中還是有很多前隋留下來的官吏的。
隋煬帝是個放浪且十分有個性的皇帝,在他治下還是有不少名臣。
可恨那宇文化及在江都發動兵變,殺了多少名臣。
再看李恪的身世背景,以及在楊妃身後母系的勢力,他的外祖母是當年享譽中原的獨孤氏一脈,他的外祖父就是隋煬帝。
大唐與隋朝的關係千絲萬縷。
李恪又是一個極其忠誠的小弟,就連他的母妃也對皇帝是忠誠的。
從前朝到如今,再到玄武門之變,發生了許多說不清楚緣由和根本理不清關係的糾葛。
拋去這些不談,李恪這個小弟在眼下這個大家庭中,他對孤這位皇兄來說,忠誠不極端,就是極端不忠誠。
李世民來到殿內,早朝就開始了。
李承乾就一直保持著這種狀態,做個木雕嘛,其實也不難,只要不出聲,不動就行了。
其實大唐的早朝並沒有太多複雜的禮儀,眾人行禮之後,各部就開始彙報事宜。
李承乾安靜聽著,說到了編撰氏族志或者科舉的種種大事。
不過隨著閉目養神進入狀態之後,耳邊的這些聲音也開始變得朦朧。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耳邊的嘈雜聲更多了。
李世民坐在皇位上,聽著群臣的爭論,目光落在了三個正在早朝聽政的兒子身上。
李泰從始至終都很專心,專心得不肯放過任何一句話。
李恪站得筆直,軍中訓練過的緣故,他的站姿很端正,神態倒是看不出什麼異樣。
終於,李世民的目光落在嫡長子,太子李承乾身上,不由得拳頭一緊,這個小子閉著眼,低著頭,站沒個站樣。
看他那搖搖欲墜的模樣,是站著睡著了嗎?
心說這滿朝文武這麼多榜樣,混賬小子學誰不好,學了程咬金,李大亮那幫混賬在朝堂上站著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