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本就是為社稷選拔人才的,為萬千讀書人期盼的道路,它不能成為某些人的工具,因此孤與中書省才是力排眾議,堅持要施行糊名。”
李淵笑道“承乾,你現在想得這麼多嗎?”
“爺爺,孫兒如今參與朝政,想的事自然多了,孤還想著讓弟弟妹妹早點成才,這樣孤就不用這麼辛苦了。”
“青雀與恪兒還不夠成才嗎?”
“不夠呀,光是這兩個弟弟還是不夠。”
李淵嘆道“朕這年紀是大了,想不懂伱們所想的事。”
從一開始父皇就開始提拔張行成,馬周這樣不畏強權,敢於向權貴與世家叫板的年輕臣子。
父皇想要什麼樣的人才,便可想而知了。
在崇文殿外,坐了半天,也將嗮了半天的茶葉都收拾起來。
三月中旬的長安下了一場大雨,一架架馬車從涇陽離開,分成兩隊,一隊前往陰山,另一隊前往河西走廊方向。
長安城內,又有一隊隊的官兵離開。
從向突厥人賣肥皂開始,涇陽的行動總是能夠領先朝中的政令,一次兩次也就罷了,現在互市正要開始。
涇陽又先一步將茶葉運送到了邊關。
真要說涇陽那敏銳的神經能夠一次次把握住朝中的方向?
還是他許敬宗手眼通天,早就知道了。
朝中開啟互市,第一個因互市賺夠錢財的縣,那就一定會是涇陽縣。
甘露殿內,李承乾給父皇倒上一碗茶水,道“這是今年送來的新茶,父皇且嚐嚐。”
李世民喝下一口,細細回味著,“沒什麼區別。”
“父皇喝的茶葉本就少,自然會覺得沒什麼區別,以後種類多了,喝起來也就有區別了。”
李世民問道“以後中原會有很多茶葉嗎?”
李承乾頷首,“會有的。”
注意到父皇的眼神,李承乾又道“父皇不用過於擔憂,茶葉種植與糧食不同,不會與糧食相沖,地方官府也會看著的。”
李世民拿起一道奏章遞上,道“你看看,這是彈劾涇陽的。”
聞言,李承乾拿過奏疏看了起來,道“說是涇陽每一次都能領先朝中一步,捕風捉影不過是想說孤提前給涇陽的杜荷傳了訊息?”
李世民又道“涇陽到底有多少銀錢?”
李承乾搖頭道“回父皇,杜荷確實賺了很多銀錢,可他到底有多少銀錢,兒臣也不清楚。”
“你走一趟涇陽問問?”
“孤挺忙的,改天派人去問問就行了。”
李世民拿起茶碗,沉著臉喝著茶水。
外面大雨喧囂,殿內安靜得可以聽到自己的呼吸聲。李承乾又道“涇陽是賺了不少錢,父皇覺得很意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