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大唐太子的悠閒生活> 第一百五十九章 太子言出必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五十九章 太子言出必行 (3 / 5)

太子不一樣,太子是真的會頂撞陛下的。

李承乾看著長出來的幼苗道“孤還是覺得最適合種的還是應該在伊犁河沿岸。”

李世民道“是嗎?”

“嗯,水土與環境是人為造不出來的,關中可以種出,可產量上依舊不如它們的原產地,現在孤有一種杯水車薪的感覺。”

劉仁軌道“稟陛下,稟殿下,臣問過司農寺的郭寺卿,他說中原黃河沿線也可以種,如山東甚至是江南,郭寺卿已在潼關見到了長得出來的,只是無人問津。”

李承乾點頭示意他繼續說。

劉仁軌的目光看向一旁的皇帝。

李世民也點頭道“為何不種呢?”

劉仁軌接著道“還是因為種子,郭寺卿說過長出來的並不多,一株只有三兩朵,如果用一畝地來種這樣的,就如太子所言,是杯水車薪,要先讓種子適應中原的氣候與水土,郭寺卿已讓人去中原各地收集散落在各地的籽,看看是否能夠雜交出合適的種子。”

李世民看了看一旁的兒子,等著他接著說話。

誰知這小子沉默不言走向了另一頭。

李承乾看著村子裡的一個木牌子,上面貼著不少紙張,都是京兆府的文章。

抬頭仔細看著,這上面都是村縣的治理方略。

京兆府與崇文館聯合開辦講學,是為了讓關中縣民參與到關中建設中,讓村民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並且投身其中。

李承乾問道“會有人來這裡看文章嗎?”劉仁軌回道“幾乎沒有,村子裡識字的人不多。”

“唉……”

聽太子一聲嘆息,李世民問道“怎麼?你不滿意嗎?”

“父皇啊,關中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今各種訊息都是靠口耳相傳,不僅僅是物質建設,文化建設依舊是重中之重。”

劉仁軌回道“稟陛下,太子殿下,臣已在這裡建設了書舍,京兆府安排了兩個夫子,上午一個,下午一個,因為各縣要輪著用。”

“這……夫子輪著用?”

“回父皇。”一直沉默的李恪終於開口了,“早晨的夫子來給孩子們讀書識字,一直到晌午離開之後,便去隔壁的涇陽縣,而下午的夫子也是渭南縣借來的。”

李承乾道“京兆府行事捉襟見肘,讓父皇見笑了。”

“難道找不到其他夫子了嗎?”

“京兆府也要省吃儉用,束脩單薄自然沒什麼人來了。”

李世民神色不悅道“還是有這麼多人唯利是圖。”

“這也不怪他們,如果一下子請太多的夫子,反倒是一種負擔,這樣就挺好的,簡單一些,不要太過鋪張,各縣都不富裕。”

在咸陽縣轉了一圈,這裡建設得很不錯,至少比以往要更乾淨,整潔。

一些農具都在咸陽縣的官衙內整齊擺放著,就連地面也很乾淨。

文化水平與衛生條件也是各縣評比模範縣的關鍵要素。

每一項都會由京兆府的官吏打分,而後拿出一個總分來評比模範縣,如果分數一樣,就只能透過投票來評定模範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