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的屋內,能聽到屋外的風聲,一直吹到雪山。
松贊干布緩緩道“這個太子會是下一個天可汗嗎?”
祿東贊倒了一碗茶,道“按照唐人的說法,如此賢明的太子一定會成為下一個天可汗。”
松贊干布的目光再次回到這封信上,“東宮太子才十六歲?”
祿東贊還是點頭。
“大相覺得我們該收兵嗎?”
祿東贊緩緩道“讓勇士們回來吧。”
聞言,松贊干布心領神會地一笑,對等在外面的勇士道“讓我們的勇士從於闐回來!”
屋外很快就傳來了戰馬的嘶鳴聲,接著是馬蹄聲的遠去。
看向贊普高興的笑容,還在看著東宮太子的書信,祿東讚的神色多了幾分擔憂,道“東宮太子若成了天可汗也不是一件多好的事。”
松贊干布疑惑道“大相不是說大唐的東宮太子是個很和善的人嗎?”
祿東贊緩緩道“我也希望這位東宮的太子能夠成為將來的天可汗,但中原人的事總是很複雜的。”
松贊干布喝著茶水,笑道“大相也請給東宮太子寫個回信。”
祿東贊點頭,拿起毛筆開始寫字,這位吐蕃大相用筆的手法很熟練,中原文字寫得很好。
其實在這間小屋中有很多中原書籍,都是從關中買來的。
松贊干布透過這些書籍,學習中原人的治理方略,來治理吐蕃人,也想要制定吐蕃人的禮制與吏治。
吐蕃想要強大,需要智慧。
等祿東贊寫好了回信,松贊干布走出這間小屋,他面朝雪山,朗聲道“中原是吐蕃的老師!”
祿東贊命人將回信交給大唐的東宮太子,並且也承諾了從於闐收兵,他低聲道“贊普說得很對,我不該這麼著急的。”
松贊干布道“不是現在就是將來。”
祿東贊頷首,站在一旁不語。
吐蕃大相的回信到了關中的時候,已是臨近九月。
關中的酷暑結束了,皇帝決定在九月結束今年的避暑。
邊關的急報比吐蕃人的信早一天送到了太液池,李世民看著急報沉聲道“竟真的收兵了。”
尉遲恭道“陛下,看來東宮太子與祿東贊之間真有來往。”
李世民雙手揹負站在太液池邊,嘆道“可承乾常說他與祿東讚的來往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