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違反規矩者,斬殺三人。
水已經引到聚峰谷,地基已經挖好,‘城內’的深溝也差不多了,何時開始建城,建城什麼樣的形式,城內的具體規劃是什麼?
馬達、唐先生等人已經歸附,並說了具體安排;
墨家老祖每天訓練大熊,其武藝大有長進。
仝剛每天都來,目的不清楚。
楊百萬又送了一批糧食和物資過來,貨物如期交付,瓷器何時能送出來?
有其它小商隊來交易
韓曉生提前派人送來了很多物資,包括酒
陸長史一行幾日之後會抵達聚峰谷
......
王福利也是個人才,每件事情條理清楚,只敘述內容,不談自己的看法,怕對自己造成誤導。
言為心聲,只要是人為描述,就一定會帶有主觀傾向。
司馬遷寫‘史記’夠客觀吧,照樣有自己的偏愛。
看信與‘做題目’是一樣的,就是要透過文字資訊,挖掘出題人內心深處隱藏的東西。
李大偉陷入沉思,一些關鍵點需要好好琢磨。
會放手、捨得放權是勇氣
能從千絲萬縷中抽出線頭,把握大局需要智慧。
斬殺的人少了,說明聚峰谷這一陣子還是很有序的,那就不擔心了。
馬達、唐先生的安排,以及客觀的描述‘莫家老祖’的震懾作用,這就能說明很多問題。
雖說等著自己回去定奪,但無意中透漏的資訊,李大偉也能猜出王大管事的想法。
唉,馬達等人的處理,王福利擺明了唱黑臉、做壞人,讓自己回去當好人,也真難為他了。
至於提到‘莫嘯天’,看來是他從中有什麼好處,想要提升墨家地位。
他一夜之間,氣血執行的層次已達‘二品’,他不說,自己又不瞎,只是除了‘智禪’,其它人都不知道自己學會了‘天眼通’而已。
無傷大雅,對自己人有好處的事情由他去吧。
最值得深思的事情是‘陸長史’的事情描述的太客觀。
就王福利那好奇心,韓曉生給自己的‘信’一定‘無意’中看過。憑他那‘上進’的心態,沒有給自己詳細介紹,那就一定存在問題。
不爭取,但是也不逃避
那就是猶豫和糾結。
想起他得‘瘧疾’救他的那一次昏迷中說的一些話,李大偉心中基本上確定下來,這個王福利的‘姓’不簡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