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胤澤乖巧貼心的話語,華瑩忍不住抱了抱這個小蘿蔔頭:“謝謝胤澤,不過胤澤不用陪額娘,額孃的事情是大人的事情,胤澤不懂,去和糰子玩吧。”
“額娘別傷心。”雖然華瑩這麼說,但胤澤還是有模有樣的拍拍她的手:“皇阿瑪,是壞人。”
華瑩倒是啞然失笑,在胤澤這裡,雖然皇上沒有特別多的時間來看他,但也許因為皇上總是來送東西,又給了他一直想要的小動物,這才覺得皇上不錯,現在卻又因為華瑩這樣的表現,覺得皇上是個壞人了:“你皇阿瑪是個好皇帝,但卻不是一個好夫君。”好人和壞人如何定義,倒也是個問題,換個角度想想,倒也可以理解皇帝這樣做的理由,只是華瑩可以理解,卻不能一時間換來對皇上的原諒。
華瑩剛開始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簡直如同晴天霹靂一般,皇上可能覺得自己只是瞞了華瑩一陣子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可是皇上不知道,她有多恨害了她第二個孩子的人,所以那樣與富察氏不死不休,機關算盡,終於達成了目的,可皇帝在這個節骨眼上告訴自己,是自己報錯了仇,最終導致她孩子沒有的並不是富察氏,富察氏只是被人拿著當刀子使了,這讓她怎麼不處在崩潰的邊緣?但凡當時皇上給了她一些暗示,她也不至於報錯仇,這就是對她徹頭徹尾的背叛。
要說華瑩除此之外,有沒有對皇上失望,因為哪怕沒有報錯仇,可皇上也為了皇后的名聲,為了皇室,選擇了讓秋實隱瞞她,答案也是有的,她確實是失望與憤怒和懊悔交加,但卻沒有那麼失望,因為她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做好了皇帝就算喜歡她,也更看重國事的準備,只是事情真的發生在她眼前了,她卻有些緩不過來。
蘊妃娘娘和皇上在養心殿大吵了一架,蘊妃娘娘被皇上狠狠扇了一耳光之後奪門而出,皇上出手之後後悔不已的事情成了宮裡人人討論的好故事,令知道內情的幾個人都哭笑不得。
起初只是養心殿的小太監一個不小心說漏了嘴,然後其他人又結合那日華瑩的表情,推測出來她和皇上大吵了一架,一定很不愉快,才頭也不回的就走了,而後來人傳人的時候,又有不少人在原有的故事上添油加醋,有的說是因為華瑩吃醋善妒皇上無法容忍,有的說是因為皇上心情不好,華瑩正撞在刀口上,還有的竟然說是因為華瑩不滿意皇上送給五阿哥的小狗而爭執不休,真是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亂,到最後華瑩都在懷疑自己是不是經歷了這些事情了,那些人怎麼傳的和真的一樣,繪聲繪色的。
“娘娘,太后娘娘讓您去慈寧宮一趟。”蕙心打斷了還在數著外面花骨朵有幾個的華瑩,這些天華瑩和皇上的確沒有說過一次話見過一次面,外面風言風語流傳的很多,都說華瑩要失寵,這不,太后娘娘的口諭就來了,讓華瑩立刻去慈寧宮,想必是要勸華瑩不要和皇帝硬犟的。
“知道了,現在就給本宮更衣吧。”太后娘娘讓她過去,她總不能也拒絕。
“臣妾給太后娘娘請安,太后娘娘萬福金安。”華瑩穿戴整齊便去了慈寧宮,今日穿的仍舊是自己喜歡的那一身藕荷色的旗裝,整個人被襯托的不似有孩子的人,反而更加少女。
看她這樣的打扮,太后才舒心不少,知道華瑩沒有因為和皇帝不愉快就折騰自己,華瑩也沒有打算這樣做,何必為了皇帝來糟蹋自己的身子:“沒什麼可以給太后娘娘的,所以臣妾就還是手抄了經書,太后娘娘不要嫌多。”
“怎麼會嫌多,你這個丫頭的真心,哀家只會嫌不夠。”太后嘆息一聲,終於還是回到了正題:“知道你對皇上也是用著十足的真心,所以哀家才更加心疼你,最近宮中流言蜚語又這樣多,所以哀家便把你叫過來,問一問情況。”
“是宮裡的下人瞎說的,什麼臣妾拈酸吃醋鬧到養心殿這樣的話都出來了,太后娘娘只當沒聽到就是。”這話華瑩說出來都覺得無語,她是不是那樣的人太后也一清二楚:“其他更為誇張的流言臣妾就不說出來擾太后娘娘耳朵了,太后娘娘當沒聽見便可。”
“哀家自然不會當真,只是你和皇帝之間的事情,哀家雖然不清楚,但很早之前便說過,皇帝是大祺國的皇帝,你應該去理解他,二不是自己去幻想什麼。”
“太后娘娘說的臣妾明白,可有的事情,臣妾不能輕而易舉就理解了,臣妾也是人,人心都是肉長的,不可能事事都尊崇道理和事實,而不尊重本心。”這樣的話,也曾經對皇帝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