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二嫂的侄兒名為陳鋒,讀書超過三年了,舉止斯文有禮,待人接物很是溫和,沒什麼架子。
陳家大嫂也熱情,從後院端了點心茶水,招呼小姑子和李老二父子倆。
“你看,來就來了,帶這麼多東西幹什麼啊,都是鄉裡鄉親的。快坐,一路走過來累壞了吧?”
李老二客套幾句,瞧著陳家男人不在,就不好多閑話兒,開門見山提起來意。
“嫂子,我們這次來,是想跟陳公子打聽一下書院的事兒。我兒子也到了年齡,我們家想送他去讀書。”
“啊,這不是大事兒。”
陳大嫂擺手,趕緊示意兒子說話。
陳峰見眾人都看向他,便不緊不慢開始介紹。
“我們書院在縣城城西,名叫瀚博書院,院長是縣裡退下來的教諭,博學嚴謹,十分負責。書院如今有四十三個學生,都是讀書幾年,尚且沒考過童生的。我們可以在書院裡吃住,如果離家近,也可以走讀。”
他下意識掃了家仁一眼,又道。
“在書院吃住的話一個月要交三百文,每月讀書寫字要用的筆墨紙也是三百文,束脩一月五百文,合計下來,每個學生一個月最少也要一兩多銀子。
每逢節日和老師生辰,還得另外準備節禮,多少看心意,但也不能太過寒酸。”
果然,李家仁聽完就皺了眉頭,扯了扯李老二的袖子。
“爹,有些太貴了,咱們回家商量一下吧。”
李老二笑著點點頭,起身同陳家母子道謝,然後就要告辭。
陳大嫂不好留他們父子,但留了張二嫂住一晚。
出了陳家院子,父子二人一路沉默走了半路,李老二才同兒子說道。
“兒子,一兩銀子不算多,爹過些時日去縣城找差事,供得起你讀書。你還小,聽家裡安排,以後別說不讀書的話。爹沒本事,但是想你出息,光耀門楣。”
“爹…”李家仁眼眶微紅,不知說什麼好。
回了家,李老二把書院的事一五一十的轉述給李家人,眾人聽完也是咋舌。
確實有些貴了,要知道一家人一個月,柴米油鹽加一起也用不上一兩銀子。
屋子裡靜默了一會兒,李老四第一個高聲道。
“再貴也要讓孩子讀書,咱家供得起!明天我繼續上山打獵,獵一隻狐狸賣的銀子也夠我大侄子讀仨月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