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個人,分吃一個寒瓜,一人也不過就一塊罷了。
待得吐了一碗籽,眾人就起身繼續趕路。
李家人也回了村子,崔夫人和溫先生正坐在李家門前的樹蔭下乘涼,見到馬車,都是站了起來。
李老四跳下車轅,大步上前行禮,說道:“溫先生,所有書籍一本不差,都帶回來了。”
“這可太好了!”溫先生拍拍李老四的肩膀,笑道,“你們吃苦了吧?受沒受傷?”
“沒有,碰到一點兒小麻煩,但也解決了。”
李老四隨口應了一句,就開始往下搬藏書。
很快,所有書本和葉公子採買的東西都搬到了屋子裡。
佳音抱了崔夫人的脖子,同她顯擺自己新得的好東西,惹得崔夫人笑個不停。
溫先生回身看到,心裡滋味複雜,眼底也帶了幾分熱切。
李老太惦記孫兒,就問道:“先生,這些書實在是不少,家仁一個人要抄寫到什麼時候?是不是要找人幫忙?”
溫先生笑道,“我前幾日又去了一趟郭家,郭先生聽說老四他們進山一個月還沒出來,也很是惦記。我趁機提了一下,他也同意了。
“這些書,我會送去書院,同彭先生說,請家仁同班三十多個學子一起抄寫。而這些手抄本也會放在書院一年,供給那些書院的學子們閱讀,算是回報學子們的辛苦!”
李家眾人一時沒反應過來,隻覺得這般有些折騰。
但佳音卻明白了,溫先生這是給家仁造勢呢。
這年頭,藏書可是比金子都珍貴的存在。
更何況郭家以前是開書院的,能讓郭家人逃命時候都帶在身邊的書籍,更是珍貴稀少之極。
家仁和同窗們即便是幫忙抄寫,也相當於通讀一遍,受益肯定不少。
而這些手抄本,留在書院一年,就算隻能看不能抄寫,那也會讓學子們開開眼界,增長閱讀量。
若是碰上聰慧的學子,讀幾遍就能默寫的那種,說不定還能給書院留下幾十本。
最重要的是,一年後,這些藏書送回李家,家仁就會成為書院的香餑餑。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