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人就是再好,也沒有咱們這些一起拚命熬到如今的鄉親們更踏實、更可靠的。”
“對,這話說得太對了。”趙叔點頭附和,提議道:“菜地那邊,若是人手不夠,我們六個老家夥隨時都能去搭把手兒。”
至此,這事就算定了下來。
村長晚上回去,扒拉著手指頭,把村裡人手都盤算了一遍。
最後定了一家四口去照管菜地,這家家主叫吳老九,和吳三嬸子一家同姓,實際卻沒什麼血緣關係。
但當初大旱時候,因為李家有水井,為活命才投靠到村裡。
後來一起逃荒,一起拚命,走到了如今。
這一家子同吳三叔連了宗,平日當親兄弟處著,走動也頻繁。
吳老九兩口子都是憨厚本分的人,幹活兒從來不偷懶,家裡還有個五十歲的老爹和十歲的小閨女。
這般去了洛安,兩口子幹活兒頂用,吳老爹打更值夜,小丫頭也能隨時搭把手。
於是,第二日早晨,村長就把吳家四口、孫家和大壯家都聚在一起,說了去洛安的差事。
眾人都很高興,立刻答應下來。
別多不說,隻看吳三嬸子和吳三叔,跟著李老三夫妻才多久啊,吃得好穿得好,而且行事說話都長進太多了,絕對比窩在村裡要出息。
聽說去年除了村裡的分紅,食鋪那邊還給了十兩銀子的分紅呢。
他們隻要幹活兒不偷懶,忠心不二,以後的日子肯定錯不了!
三家人很是高興,回家就忙著拾掇。
村裡各家比鄰而居,山牆都是共用,根本就沒有秘密可言。
很快,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這事了。
有人羨慕,有人好奇,更有人跑去問村長,他們也想去洛安。
結果村長揮著煙袋鍋兒攆人,“都急什麼!日子越來越好,以後需要你們出力的地方多了,還怕沒你們的位置啊?!都給我好好幹活兒,誰幹的好,下次就優先安排誰。”
村人們被噴了一頭口水,仔細想想,也是這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