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根本不用夾菜啊,碗裡一直都是堆的滿滿的,方才那點兒失寵的危機感,早就跑的無影無蹤!
夜風吹著有些涼,晃動著燈籠光影搖曳。
眾人喝酒吃菜,說笑閑話兒,無比的愜意。
待得夜色深沉,溫家院子拾掇好了,溫先生扶著夫人親親熱熱回了家。
李老四背著閨女,扯著有些搖晃的二哥也回去隔壁了。
佳音有心陪著義父多說說話,關於存糧,她還有些想法。
無奈,要避嫌啊。
她是大姑娘了,不好再賴在義父這裡睡了,隻能打著哈欠回自己家。
第二日,果然不出李老二所料,百花園又被擠的水洩不通。
眾人糾結惦記了一宿,聽說侯爺鬆口了,可以隻送一子去北征軍,都是高興瘋了。
但家裡隻有一個嫡子符合條件的人,依舊是想要撞牆。
“這不成啊,李伯爺,我們家隻有一個嫡子,就是想送庶子去都不成。您再想想辦法,是不是同侯爺說說,把我們家的名額免了?”一個中年文臣,恨不得給李老二作揖了。
李老二趕緊攔了他,招呼眾人坐下,想了想就說道:“各位,徵兵的聖旨是皇上發布的,侯爺雖然能請求皇上調整,但想要徹底收回,根本不可能,畢竟君無戲言。
“我雖然對軍中也不熟,但我琢磨著,軍中那麼多人,是不是同一個大家庭差不多。比如有人出去種地做生意,辛苦也危險,但肯定家裡也要留人做飯啊,看著糧倉庫房啊,是不是?
“人手具體怎麼分配,侯爺這裡肯定可以調整,起碼一半出門一半守家啊。但首要條件是,糧倉啊,庫房啊,都要裝滿!你說這空空如也的,也沒有看守的必要,對不對?!”
“對,是這麼個道理。”立刻就有人紅了眼睛,高聲應道:“我家那不孝子喜歡吃,留在營地做夥頭兵最合適,但我也知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我家願意捐獻軍糧一千石!”
“還有我,我家願意捐獻粗布一千匹,我兒子一定會好好看管,不會讓蟲子蛀了。”另一人緊隨其後的說道。
這好似開啟了洩洪砸門一般,徹底點燃了所有人的“愛國熱情”。
糧食、布匹、藥材、棉花等等,眨眼間就捐了無數。
李老二心裡樂開了花,臉上卻裝作為難樣子,同眾人說道:“我先帶北征軍感謝各位的支援,一會兒我就把名單記下來,然後找機會拿給侯爺看看,侯爺才能盡早進宮同皇上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