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小孩子跳著腳的嚷著要吃瓜,家裡但凡有一點兒遲疑,孩子就恨不得滿地打滾兒。
老頭兒和老太太們疼孫子,在這樣的酷暑之下,他們也盼著吃塊瓜解解渴啊。
所以,各家的頂樑柱們若是不能搶幾個碧玉瓜回來,那就是不尊老也不愛幼了。
免不得,他們帶了奴僕頂著烈日,匆忙走上了通往碎金灘的路,一路揮汗如雨。
但即便再熱,他們腳下也不敢停一步,生怕晚了,就連個瓜秧都買不到了。
若是往年,買不到碎金的好瓜,總能在別處買到。
雖然品質沒有碎金灘的好,沒那麼清甜,沒那麼水分充足,但也能解解饞。
今年,卻是天公不作美啊,開春旱到如今,別處的瓜秧都幹枯了,偶爾結幾個碧玉瓜也是小的可憐。
隻有碎金灘,四個村子加一起幾百號人,甚至又僱了幾百人,加一起一千多勞動力,硬生生從江岔子挖水渠,引江水到碎金灘附近,又一桶桶挑到田裡,一棵棵瓜秧灌溉。
當初那忙碌的景象,還引得城裡不少人去看熱鬧呢。
可以說,碎金灘的碧玉瓜如今是名副其實的稀罕物了。
眾人都做好價格翻倍的準備了!
但到了瓜園卻聽說,價格隻漲了三成,若是用糧食交換,可以優先購買,甚至價格隻漲兩成。
這漲出來的部分,就是村人和僱工們的辛苦錢了。
糧食自然也是要分給村人和僱工了。
平均下來,一個碧玉瓜就打到了六七兩銀子。
這般還能吃得起,絕對是有錢人了。
有錢人家裡都有囤糧,即便今年顆粒無收也沒有關係。
於是,碎金灘的碧玉瓜飛速被摘下,被送上一輛輛馬車。
而大批的糧食也陸續送到了碎金灘,又被碎金灘分了出去。
民以食為天。
農人以種田為生,卻也是最多遭受饑餓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