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兒這個被拋棄的娘,忍不住笑罵,“這個臭小子,見了姑姑比見了我這個娘還親。”
眾人聽得哈哈笑。
林嬤嬤之前一直管著老宅這邊的瑣事,但開春時候她生了一場病,即便有張神醫幫忙調理,依舊躺了一個月,斷斷續續到如今才算痊癒。
何嬤嬤這個老姐妹心疼她,所以一人守著老宅和郡主府。
這幾日,林嬤嬤實在是養好了,張神醫也點了頭,這才慢慢又接手了老宅的管事。
這會兒,她笑著應聲,“郡主之前在宮裡,很少回來,小少爺肯定想得慌。如今郡主回來了,小少爺多黏姑姑玩耍也正常。大少夫人,您也要忙了,馬上月底了,該發糧食了。”
這倒是提醒婉兒了,她扭身見村人都看著她,趕緊說道,“今日我理理賬冊,明日就開倉。”
村人立刻應道,“不著急,大少夫人,我們家裡還都有糧食吃呢,不差這幾日。”
“那可不成,該是哪日發糧就是哪日,規矩不能壞。”婉兒笑道,“大夥兒回家掃掃米缸,明日咱們就發新糧,有誰想調換的,提早報上來就行。”
“好,辛苦大少夫人了。”村人們紛紛應聲,也不閑話兒了,趕緊回家忙活。
村裡不種地,糧食都指望溫泉山穀那邊收上來。
每月一次,家家戶戶按照人頭到糧倉領糧食,粗糧或者細糧,米麵和小米之類,幾乎都有。
但各家情況不一樣,比如有坐月子的婦人,村裡會多給小米。
有老人孩子生病,也能多領一些細糧。
凡事有定例,特殊情況也可以商量。
多少年下來,村裡幾百口子人,從來沒有因為這事鬧出什麼麻煩。
反倒因為大夥兒吃一倉糧食,越發團結和親近了。
當然,有人日子好過,又喜歡吃,覺得村裡發的細糧不夠,也可以額外到城裡買一些。
婉兒送了村裡人,然後同林嬤嬤往院裡走,隨口說道,“嬤嬤照管家裡辛苦了,方才在城裡,大夥兒選首飾,我請何嬤嬤給你也捎帶了一根銀簪子,嬤嬤記得去何嬤嬤那裡取回來。”
“大少夫人,老奴這麼不中用,可擔不得您賞賜。”林嬤嬤有些惶恐和內疚。
她病了這麼久,放在旁人家裡早就被攆出門自生自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