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升月落,波瀾不驚。
這日早起小朝會,照舊是為了一堆瑣事吵來吵去,文武百官努力刷刷臉,爭取在太子跟前留個好印象。
伯爵府裡,李老太心浮氣躁,強忍著要做點兒針線,還紮了手。
佳音看在眼裡,就提議道,“奶奶,許久沒回碎金灘了,咱們去老宅走走吧?”
李老太遲疑了一下,問道,“這時候出城能好嗎?”
“有什麼不好的!腿長在咱們身上,想去哪裡就去哪裡!”佳音笑著扶了奶奶的胳膊,“而且我那溫室裡的葡萄估計能吃了,咱們去摘一些回來。”
“成,那咱們就溜達一圈兒去!”老太太興匆匆換了衣衫,祖孫二人就出發了。
府裡趕車和押車的都是退伍傷兵,水靈和水雲跟車伺候,也就差不多了。
但考量到城外的流民,又多添四個老兵騎馬,護在一邊。
李老二帶了家安,忙著安排賑濟署的老少,隻囑咐幾句,也沒攔著。
馬車一路出了城門,入眼就是流民們的臨時營地,髒亂的簡直看不下去。
同幾日前的規矩幹淨相比,那就是天壤之別。
倒不是新接手的侍郎不盡心,實在是人手不夠,糧食用物補給也不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流民們整日抱怨,不敢挑事,但隨便尿個尿、拉個屎之類的,小小搗個亂還是能做到。
於是,好好的營地就成了這個汙糟模樣。
李老太看著歎氣,畢竟這裡是自己兒子和村人們一起辛苦努力過的地方,可惜了。
但佳音卻不覺得如何,人永遠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這些流民受著李家的照料和庇護,卻還暗戳戳盼著她送命祈雨的時候,就該想到今日的結果。
很快,馬車就到了碎金灘。
因為二村裡各家的男人們都在江北征戰,就是一小部分沒出征,也在碼頭軍營呢。
所以,二村這邊不在南撤的名單中,甚至除了小翠兒這樣絕對可靠的,其餘人都不知道李家的打算。
但李家也不會對他們不管不顧,碎金灘託付給三公主之後,三公主自會庇佑各家,保他們繼續安寧度日。
二村有婦人們遠遠見到主家回來人了,趕緊上前行禮,說了幾句閑話兒。
馬車再往前就到了新村,村口坐著編筐的老人家們可是高興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