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節禮收拾好了,連同半筐抹完鹽巴的鹹魚,一起搬上了馬車。
老太太是個過日子人,囑咐孫子,“那鹹魚讓你娘好好晾一晾,以後切塊用油煎一煎,燉個豆腐,也是一鍋好菜。“
“知道了,奶奶。”家歡揮揮手就走了,馬車顛簸,懷裡的油紙包有些硌得慌。
他伸手掏出來,開啟一看,哪是什麼點心,居然是一對絞絲銀鐲子,雙絲扭在一起,看著很是精緻。
但顛一顛,又很沉實。
他猛然扭頭回望,胖乎乎的妹妹正趴在奶奶背上,同他揮舞著粽子手。
他紅著眼圈兒,也伸出手,用力揮了又揮!
他給的銀角子也就五六錢重,本來打算給文娟買支好木簪的。
結果卻在妹妹這裡“換”了一對兒鐲子,這鐲子沒有七八兩根本買不下來。
妹妹愛財,這是全家都知道的事。
但她同家裡人,從來做的都是虧本買賣……
蔣先生到了碎金灘,簡直是如魚得水,自在極了。
不過兩三日功夫,村裡村外,男女老少就沒有不認識他的。
老人喜歡他熱情,沒有讀書人的清高。
年輕人則喜歡聽他說遊學走過的地方,那些不同的風土人情和新鮮事。
當然,也有很多是從遊記裡看來的。
但這並不妨礙,他和年輕人們一起盼望,一起暢想。
山穀那邊,他更是每日都跑去泡溫泉,無師自通學會了“狗刨”,鬧騰的厲害,惹得客人們也都知道碎金灘換了個貪玩的新先生。
反倒是一起來到村裡的小書童古力,隻有十歲年紀,卻沉默穩重很多。
許是做了太多年流浪兒,讓他分外珍惜如今這個安穩的落腳地。
即使沒開課,他也每日都把學堂內外打掃的幹幹淨淨。
村人看在眼裡,真是覺得這先生和書童的性格,該調換一下。
畢竟,太過活泛的先生,會不會帶著孩子們玩的更瘋?
那讀書怎麼辦……
但很快,他們就沒有這個顧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