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每塊大平面差不多有一個城市那麼大,所有平面側對整個太陽尚未阻擋陽光。
但是隻要轉向,就像拉下來的百葉窗一樣會對太陽形成巨大的遮擋。
這是一個超大型的太陽能接受板,太陽作為人類最靠近的超大型核聚變反應源頭。
遠勝過人類文明還在太陽系內可以建造的任何超級建築,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都無法建造如同自然恆星一樣的超級能量源。
人類文明生於這樣的宇宙中,真的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情。
藍星每年接受太陽能,相當於1800億噸標準煤燃燒的力量。
相當於一萬多枚億噸當量的核彈爆炸,而水星上的陽光強度是藍星上的11倍。
現在製造的這個巨大的黑色鏡面,從工程規模上看是藍星直徑的五十倍龐大圓盤。
首先要知道木星的直徑是地球的十倍,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109倍,如果要算體積,人類現在的力量實在是太渺小了。
但是要組成一個超大的薄面還是可以的,人類開始執行戴森球計劃之後。
太陽系之內諸多隕星的的命運就已經被決定了,人類絕對不會滿足藍星只能截留22億分之一的太陽能。
戴森球的計劃完成後,預計可以截留太陽十萬分之一的能量。
當巨大的黑色接受鏡面針對彗星神族時,絕對能看太陽上明顯的黑斑。
為了完成這個任務,人類文明不知道收集了多少的礦物資源。
人類文明手中奈米機械人生產已經全力開動,在部分太陽能電池板開動後。
黑黝黝的鏡面像無底洞一樣,無論多麼刺眼的陽光一樣來者不拒吸收。
巨大的光波在折射反射的作用下,龐大的光束順著鏡面背後。
類似光纜一樣的真空磁力管道運輸,這些磁力真空管道內部約束的是堪比熱核聚變超高能離子束的能量。
這是純光波的力量,一個超大城市面積的鏡面初級單位,如同黑洞一樣吸收的光線,全部反射進入了黑色通道。
這可不是藍星之上的光伏產品,光線照進光伏板,在光伏板上進行光能向電能轉換的能量固定。
簡單的來說是製造了一個絕對黑體,世界上最黑的東西不是絕不是圖上黑色顏料的東西,而是一個黑黢黢的洞口。
光線照進這個洞口會被完美吸收,這才是最黑的東西。
現在太空中平鋪的龐大太陽能板塊,就是這樣的洞口。
而連線板塊光學反射進來的光線,全部進入了磁力約束光線通道,就讓這個洞口黑不見底。
部分啟動的太陽鏡,已經讓人類文明手中能量前所未有的充足。
奈米工程廠在能量充足的供應下,進行如同細菌繁殖一樣的複製。
大型運輸艦接連不斷的從工業母機所在的中央旗艦之內飛入太空,就像蒼蠅附在肉球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