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陸遜,孫權面沉似水,眼神陰鬱。
陸遜的話有道理,是敗中求勝的唯一途徑。
不過,犧牲自己,成全別人,然後再冠以顧全大局的名義,這種事他經歷過很多,但從來都是被成全的那個,而不是被犧牲的。
帶著一群敗兵死守孤城,這是君主應該做的事嗎?
笑話!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孫權可沒興趣賺取這種名聲,那是粗鄙的武人,亡命之徒才會做的事。
但陸遜把話說開了,他一時也不好駁斥,否則就顯得太膽小,太沒有魄力,太不懂得顧全大局了。
好在他也是飽經世故的,倒不至於被這種小場面難倒。
他目光一轉,落到了顧雍臉上,意存問詢。
“一發動全身,南線之敗,很可能動搖了夷洲建國的大好局面,伯言言之成理,不過……”顧雍也是老狐狸了,哪裡還看不出孫權沒膽子留下?用眼神詢問自己,就是想讓自己給他找個臺階下呢!
話鋒一轉,老傢伙慨然道:“陛下乃一國之君,天下眾望所歸,若是有個萬一,天下必為之震動!陛下斷不可自處險地,然則富春亦不能不守,雍不才,若陛下不棄,願代行使命,留守此城,與此城共存亡!陛下當速去,重整兵馬,再來救援。”
陸遜的眼睛一下瞪圓了。
他也是世家出身的名士,對官場的道道再瞭解不過了。別看顧雍說的大義凜然,但潛臺詞卻是在反將自己一軍,就是在幫孫權找藉口脫身而已。
想想看,老傢伙既不懂軍略,在軍中也沒什麼威望,年紀更是一大把(實則只有四十三歲,不過在漢末也算是老人了),讓他留守,那不是扯淡嗎?就算他沒幫孫權這個忙,孫權也不會讓他這麼做的。
接下來,只要孫權隨便表個態,其他人就知道怎麼做了,毫無疑問,這擔子最後肯定會落到自己這個始作俑者的身上。
果然,顧雍話音剛落,孫權就皺起了眉頭,高聲道:“元嘆小覷朕乎?當年光武率孤軍困守昆陽,面對王莽四十萬大軍亦不氣餒,奮然一戰。大破王莽,力挽乾坤。這才保得漢祚不絕。朕才略不如先人,但心志卻不輸於人,怎有棄城而去,令文臣相代的道理?”
陸遜的心中一陣悲涼,孫權這句話,前面是抒情,後面點關鍵,不能讓文臣相代,武將就沒問題裡了唄。
這已經不是暗示了,而是直截了當的提點,大臣名士們再遲鈍,再受了驚嚇,也知道該怎麼對答。
陸遜自己倒是不怕犧牲,只要有價值,自己這條命不是不能捨棄,可這樣的犧牲有價值嗎?
富春不是雄城,想守住城池,靠的不是地利,而是眾志成城!主帥與全軍共生死,將士們才有主心骨。主帥自己先溜了,那誰還犯傻啊?
城外殺過來的可是名震天下的大唐北府兵!
思緒起伏間,忽聽有人提及自己的名字,陸遜茫然抬起頭來,卻見說話的是張昭,此人正極力抬高孫權的重要性,及陸遜的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