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世界上有哪個組織,對於藝術家擁有的影響力,有最深刻的體會。
那麼,位於梵蒂岡的天主教會,一定是最有發言權的。
當年他們的勢力,可以說是威壓整個歐洲,屬於當之無愧的王者。
之前的獅心王、之後的拿破崙、希特勒,都無法與之相比。
各國國王的加冕儀式,如果沒有教皇出席,就可以被認定是不合法的。
之後“中世紀”時代的結束,可能有生產力發展、地緣政治變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不過在教會眼裡,以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為首的幾個藝術家們,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畢竟,正是他們推動的“文藝復興”,打破了其長期的思想壟斷。
然後教會勢力才開始收縮,不再是那個“****”的恐怖怪物。
教皇本人,也逐漸淪為一個純粹的精神領袖了。
“我還以為,”一個負責外界事物的主教,長長的嘆了口氣,“需要注意的藝術家,會是某一個好萊塢大導演呢。”
“現在全世界,只有他們才有能力文化輸出,慢慢影響公眾對一件事物的觀感。”
“是啊。”另一個主教不太熟練的關閉了筆記本,揉了揉自己的額頭。
“可是誰能想到,隨著這個叫網際網路東西的發展,文字的傳播居然也變得這麼容易了。”
“而且,是我們真的落後於時代了,還是大眾的審美變得過於奇怪?”
他喝了口咖啡,不解的搖了搖頭,“這些很受歡迎的文學作品,和《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這完全是曾經被文學界,狠狠批判為‘過於討好讀者’大仲馬的風格!”
這就是可恨的地方…
第一個主教想著被教會壓下去的醜聞,又回憶了一下剛剛看的。
如果梵蒂岡被現實主義作家當做批判物件,他還可以勉強接受。
畢竟…他們也有很多見不得光的齷齪事。
可在這種中,竟然被莫名其妙的當做了反派…就實在是讓人無語。
“教會用超凡能力,來壓制專注科技發展的亞瑟王?”
已經身為教會高層的他,真想拉住那個暢銷書作家,大聲質問,“mother—fucker,我抬了還幾次手了,怎麼也沒看到身後跳出來一個火球呢!”
“好在,”另一個主教,用慶幸的語氣說道:“那個在北美引起轟動的作家,對教會還是比較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