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不遜的匈奴人沒有放棄,他們還在試圖抵抗,和屈辱的命運做鬥爭。結果就是被代天涯所率的大軍一路西驅數百里,付出了無比慘痛的代價。
自知翻盤無望的匈奴可汗萬般無奈,再也不敢拿著殘餘族人的性命為代價——他已經輸不起了。
於是,匈奴人開始了漫長的流浪。
而獨木難支的鐵勒人則要聰明許多。他們自知無法逆轉歷史的洪流,很明智地放棄了抵抗。當鐵勒王跪伏在代天涯身前的那一刻,“鐵勒”兩個字便成為了歷史。
為怕死灰復燃,代天涯應承皇命,硬生生將原本強大的鐵勒分成八部,分別發配於夏國最偏遠的八個地帶。
當西域所屬三十九個部族全部臣服,幅員遼闊的西域地帶,盡皆納入大唐版圖。
*****************************************
夏國覆滅,東邊的齊國人人自危。
心中忐忑的大臣們開始對李玉口誅筆伐。原因無他,數年之前正是他答應那位大唐特使,派出了十萬大軍支援岌岌可危的大唐。可戰爭結束後,大唐居然說那十萬大軍盡皆“戰死沙場”!
那可是整整十萬大軍啊!難道居然拼到了山窮水盡,一個都不剩?
這樣的謊言,根本騙不了任何人。可是隔著諾大的大唐帝國,誰也無法去西域一探究竟。打了一番口水戰之後,大齊只能不了了之。
哪怕當時的大唐無比孱弱,腐朽到骨子裡的齊國朝廷也沒有勇氣悍然發動一場戰爭,特別是他們還剛剛損失了十萬精銳。火氣無處發洩的大臣和子民,便將矛頭直指李玉。
李玉鬱悶極了。那些慫恿他出兵的大臣、歌頌他仁義的子民在困難面前沒有任何擔當,而是把罪責全部推到了他的頭上,上上下下沒有一個人不稱他為“齊國史上第一昏君”!
帶著這頂帽子,李玉氣憤難當。在他看來,當初自己難能可貴地做出了明智的決策,想要先派人到戰場一探究竟。是這些盲目的臣子和愚昧的百姓不斷給自己施壓,唆使自己倉促地下達了命令。可是這些道理他跟誰講?
旁人不會在乎過程,更不會去探究牽引,他們只在乎結果。在所有齊國人看來,最後的命令出自李玉的授意,這就夠了。
李玉性子原本就懦弱,被全國上下罵了一個狗血淋頭之後,每一項決定更加謹小慎微。
國君的無能表現,讓朝臣更加肆無忌憚地貪墨。在劉恭為首的一眾奸臣的把持下,齊國的腐朽達到了歷史最高點,整個朝堂烏煙瘴氣,民間百姓愈加困苦。
這時候,大唐終於來了。
近幾年間,打通西域橋樑的大唐迅速復甦。秦天自問有了一統天下的實力後,終於結束了漫長地等待。
他命人找了一個很可笑的理由:讓齊國交出一個子虛烏有的“大唐重犯”。
這人本身就是憑空捏造的,齊國到哪裡去找人?眾臣冷眼看著李玉傻乎乎地派人把大齊翻了一個底朝天,終於忍不住提醒他:陛下,大唐想要終結三國並立的時代。所謂人犯,只是一個出兵大齊的藉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