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巴達維亞城堡,只是建立在爪哇島上的一個城堡。
並不是整個島嶼都被城牆包圍,但在主要岸邊和港口都有火炮駐守。
尼德蘭一共十四艘主力戰艦,這些戰艦都是一級戰列艦,每艘戰艦上有八十門火炮,後來又從其他地方調來六艘戰艦。
這些戰艦的噸位和艦炮威力,以前在整個亞洲絕對是無敵的存在。
到目前為止,還未有一敗,但卻擊沉很多國家戰艦。
現在巴達維亞出動了所有戰艦,十四艘戰艦在海港前列陣,時刻準備與大明戰艦一戰。
六艘戰艦在海港待命,一旦需要隨時都能出戰。
而巴達維亞城堡內的明人和城外明人,此時已經都聚集在一起。
他們聯合抵抗多路人馬的攻擊,可是最終還是不敵還是敗退到海邊。
前方是巴達維亞軍隊和當地土著,還有德國人英國人和倭國人組成的圍剿大軍,身後茫茫大海,他們已經再無退路。
此次抵抗運動首領叫張漢,他是搞運輸的,麾下有幾十艘商船和一千多工人。
張漢經常在海上跑生意,為了防海盜,他用重金私下從尼德蘭人手中買了一些火器,沒有想到在這時派上用場。
正是他在關鍵時候挺身而出,組織明人有組織反抗,不然巴達維亞的明人真的差不多已經被滅亡。
本來他的商船應該在這裡接應,可此時一艘也沒有看到。
張漢知道商船肯定已經被巴達維亞扣留,他不禁仰天長嘆:
“蒼天呀,難道真的想讓我們明人被滅嗎?但願在我們死後不久的將來,大明艦隊能夠踏平巴達維亞為我們報仇雪恨。”
大明遠在幾千裡之外,又沒有人通風報信,想要來救他們這些在巴達維亞的明人,絕對沒有可能。
再說,就算大明艦隊到來,張漢他們也不相信大明艦隊能夠戰勝強大的海上馬車伕。
明知投降是死路一條,只有拼死一搏,張漢立即把手中有火器的明人集中在前排,讓他們抵抗暴徒們的進攻。
沒有火器的明人,就算兒童手中也拿著一根木棍,張漢把他們放在身後,全部趴在那地上防止被暴徒們手中火器擊斃。
一旦他們抵擋不住,就和暴徒近身拼死相博,殺死一個夠本,殺死兩個賺一個。
這是張漢能想出來最好的辦法,絕對不會屈服。
明人這時都很團結,沒一人私下逃走,他們都對著暴徒們怒目圓視,眼中都噴著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