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舉朝譁然,也不為過。
其中跳的最歡的,正是鐵穆耳,可以說是猙獰畢露。
這個忽必烈最喜愛的孫子,其實在誘導南哥兒南去的時候就已經露出了馬腳,如今自知大難臨頭,也沒什麼好遮掩的了。
四處遊說,拉攏朝臣,力圖得到朝中更多的支援。
而很多朝臣,確實也動心了。
主要有兩派:
一派是與大宋有世仇,或者原本就是宋臣的漢人。他們是絕不想看到宋元議和的。
無它,宋元不打了,議和了,甚至有可能將來是一個宋人當皇帝。
他們能有什麼好果子吃?自是極力反對,要把這事攪合黃。
而另一派,則是原本支援安西王的那些朝臣。
原因很簡單,忽必烈不說鐵了心要斷了安西王府這個隱患,也是動了殺心,讓宋人去處理川陝兩地可見一斑。
那麼,擺在他們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抱著安西王府跑到黑,和阿難答一起死。
沒錯,一起死!
別說老爺子收拾阿難答輕鬆不輕鬆,就是留川的宋軍也是分分鐘就滅了安西之地啊!
安西王府有什麼啊?最牛的是回回炮。
你再看張鈺手裡,扶桑宋軍用什麼,張鈺就用什麼。他恨不得在長江裡跑幾千料的大海船,阿難答怎麼和人家打?只有死路一條。
而第二條路就簡單了,立馬轉換陣營,拋棄阿難答,尋一個新主子。
可惜,顯然是找錯了下家。
在這些臣子看來,老爺子瘋了,要和宋人議和,鐵穆耳自然不從。
而如今,大元軍權在四個人手裡,一個鐵穆耳的扶桑軍,伯顏和張弘範的東瀛徵東大軍,還有阿術掌控的中原平叛力量。
忽必烈雖然還是大元的精神支柱,可是老爺子人在外面,手裡是沒兵沒將的。
四個人中,除了鐵穆耳,剩下三人,伯顏、阿術又都是堅定的反宋力量,很可能被鐵穆耳說動,藉機反了忽必烈。
所以,答案不言而明,當然是倒向鐵穆耳一邊嘍。
而他們的依附,又更加增長的鐵穆耳的氣焰,籠絡伯顏、阿術之時,也就更加的得心應手。
此時,伯顏帳下。
伯顏、阿術應晉王之邀聚於一處,正等著鐵穆耳來開條件。
“伯顏,陛下矇蔽心智,做出不當之舉,你做何想!?”
阿術是個純粹的武人,急脾氣。鐵穆耳還沒到,他卻先逼問起伯顏來了。
對此,伯顏也是無語,“稍安勿躁,且聽晉王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