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玩笑,張鈺那是正經的行武出身,一生戎馬。我趙與珞雖是半路出家,但也不差吧?大小陣仗都見過。
沉吟道:“若想達到一擊即潰之效,最保險的方法便是多點出擊,同時發難!”
“細算之下,巴蜀有三大必攻之地,重慶府、成都府、廣元路!”
“這三處,兩城乃是巴蜀重鎮,一處為川陝咽喉。若能一舉攻下,則巴蜀定矣。”
“三城...需十五萬人馬。”
“其它的嘛....”趙與珞本來不想繼續說下去了,十五萬對張鈺來說已經不少了。
要知道,張鈺把家底都搬到扶桑去了,現在手上計程車卒都是後來招募的。
但是,既然人家問了,趙與珞得做全套,要不然讓人家以為他這個“儒將”真的就只儒沒將呢!
繼續道:“其實,只拿巴蜀三鎮實非上上之策,阿難答仍有甘陝為營,與我軍抗衡。”
“到時,蜀道之難必成大患,使兩軍陷入川陝對峙之局。”
“所以,若要急攻而下,上策乃是既得巴蜀,又取蜀道。”
“那麼,漢中、鳳翔兩地就也尤其重要了。”
“若得此二城,則甘陝門戶大開,阿難答命不久矣。”
“只不過....”趙與珞抬頭看著張鈺,“若想加上這兩座城,廣元攻克之後倒可出川馳援。用兵雖不多,但沒個五六萬的兵馬也是不夠的。”
五府城,算一起可就二十萬出頭了,張鈺上哪弄那麼多兵去?
當然了,趙與珞還沒往下說呢。現在的這個策略只是上策,還不是上上之策,只能讓阿難答死的快點,還不算一擊即潰。
要是人再多點,不用多,十萬!十萬就夠,直取長安和開城,一個是甘陝核心、十三朝古都,一個是安西王府所在。
這兩個地方再一拿,阿難答立馬涼透。
可惜,還是那句話,你讓張鈺上哪哭那麼多兵去?
趙與珞沉吟了一下道:“其實,兵力不足也有不足的打法。”
“可先取廣元,阻斷川陝通路,隨之再下成都,後取重慶。把四川拿穩,再謀其他。”
一套全域性之言下來,張鈺聽的是暗暗佩服。
誰說文人不能掌兵的?趙與珞絕對是個中高手。
招數用的穩中帶狠,一條活路都不給阿難答留啊!
至於兵力...
張鈺有點無語,十五萬....二十萬?
與一眾蜀將對視一眼,最後向趙與珞伸出一個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