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如此大方,相爺自不能不給面子,連連保證,“老臣絕不再犯!”
而忽必烈則是連連苦嘆,“萬不可如此。”
君臣分開之後,相爺一邊往外走,一邊琢磨,“張弘範和史權都搞定了,接下來就該伯顏和阿術了!”
出了忽必烈行在,相爺一刻都沒耽誤,讓隨從去城裡給我傳去。
大元皇帝為增進與大宋之間的友邦之誼,欲甄選漢臣家眷嫁到大宋宮中為妃,甚至可能為後。
首選自是史權、王積翁之流,連張弘範府上女眷也在其選。
別管是大宋,還是大元,百姓都是八卦的。尤其是在與大宋議和的事鬧的沸沸揚揚的時候,這種八卦傳的更快。
沒兩天就傳的滿城風雨,可把史權樂壞了。
也不是史權見利忘義,使勁往大宋那邊靠。實在是多條後路,誰不願意?
與趙維搭上關係也好,給個女兒、孫女之類的進大宋宮廷也罷,將來的事兒誰也說不準,給自己留條後路,就算不用,心裡也踏實不是嗎?
但是,這事兒傳到伯顏、阿術耳朵裡,可就不是那麼回事兒了。
自打見駕那天開始,忽必烈就沒提過趙維接位這個茬子,連與大宋議和的事兒也沒提,像是有意迴避。
可是不提,不代表沒發生。
他們本來就憋著勁兒,想勸一勁老爺子。幹嘛呀?咱大元還沒到那一步,要向宋廷搖尾乞憐。
結果,又出來嫁女這麼一齣兒。
二人更忍不了了,還沒怎麼著呢,這幫漢人就開始巴結宋廷了?
二人知道,不掀蓋子不行了,老爺子不提是吧?好,我們提!
十二月初五,大朝之期。
滿朝文武,無不在元帝行在共議國事。
朝罷,阿丹宣旨退朝,伯顏和阿術卻是沒動。
忽必烈似乎預感到了什麼,也沒動。
等到無關文武退下,伯顏猛然跪地,“臣....不明白,還請陛下解惑!”
阿術有樣學樣,“臣!亦不明白,還請陛下解惑!”
上首的忽必烈看著二人,長嘆一聲,良久方道:“不明白什麼?”
伯顏抬頭,“臣要陛下親口告訴臣等,難道大元已無男兒了嗎?為何把皇位給一個外人!”
阿術也瞪著眼珠子,“陛下!!君上!!咱們不怕死,咱們還能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