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結果必然有人漲不了工資。但是在之後的工作中這些人會帶著很大的情緒,“我沒有漲工資,讓漲工資的人幹去吧!”
這種態度讓直接領導也無話可說,事實確實如此,不漲工資誰沒情緒呀?為了完成工作,他只好去讓那漲了工資的人去做。
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裡,漲工資的人能夠理解那些沒有漲工資的,即便是心裡不太樂意,也便去把工作做了。
然而這種情況不是一天兩天的,長期都如此。
這漲工資的心裡也不平衡了,“我不就漲那麼二三十塊錢嗎?弄得這工作全得我幹,他們少掙幾十塊錢就一點活都不幹了,乾脆兒我也不幹了。”
就這樣,活兒沒有人想幹了。
他們的直接領導也想,如果這活兒幹不了,工作完不成無法向上司交代,只好自己去幹。
直接領導也有怨言,“這都什麼政策呀?弄得人們都沒了積極性,本來漲工資是好事,結果倒好都不團結了。”
一個單位沒了凝聚力,工作效率自然低了很多,當工作完不成的時候又會被上司批評。所以說中層以下的這些小領導們也是有苦難言,怨聲載道,牢騷滿腹,甚至怨氣沖天。
可這些不滿的話語,傳不到郎崴頗的耳中,因為中層以上的領導沒有人去跟他說,如果跟他說了,說明這領導沒有領導能力。
下面的工人也不敢去跟他講,因為誰講出來就是對他政策的質疑,必將遭到報復,相對於少掙點錢來說小命更重要。
對於工資的意見不止於此,之前人們想多掙點錢,經常加班加點,因為有加班工資可掙,這本無可厚非。
然而當郎崴頗看到工資單的時候,對計算加班工資的方法提出質疑,便跟勞資處的李處長說:“法定假日加班三倍工資,工資裡已經包含一份了,再給三倍工資不是多了嗎?”
自此法定假日加班費被郎崴頗改成兩倍了,同樣的道理,其他加班只給一倍加班工資。
勞資處的鄧處長已經退休,李姐已是李處長。
對郎崴頗對加班工資的調整,李姐雖然也說過他的這個方法是違法的,但郎崴頗把眼一瞪,桌子一拍,“什麼違法的,就這樣執行!”李姐也沒有辦法,只好讓勞資處依令而行。
結果可想而知,人們私下裡自有抱怨,可也沒轍,誰讓自己受制於人呢?
會上郎崴頗告訴大家,“好訊息,除了一年一度發放大米之外,今年我給大家發豬肉,一人一條豬腿,還有蔬菜和帶魚,同時增加過節費。”
這是振奮人心的好事,都覺得這福利待遇比往年多了好多。
年終大會之後,郎崴頗帶領領導班子與公司離退休的老幹部進行座談。
其實他就是想讓老幹部們看看他現在的功績如何,看看經過他的治理這個公司發生了多麼大的變化。
有的老領導挑出了一些小毛病,郎崴頗卻說那個瑕不掩瑜。他根本就沒有聽取他們反面意見的這種想法,他的目的是造勢,而不是虛心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