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寒暄之後,賓主落坐。
尚美說他們剛從婆家回來,母親便詢問石濤父母的身體狀況,以及家裡的一些雜七雜八的情況之後,便嚷嚷著要給他們準備晚飯。
石濤推辭,他不想留在這裡吃飯,而尚美卻說她也很久沒在孃家吃過飯了,執意留下,石濤也就不再堅持。
到吃飯的時候石濤看的出來,丈母孃留下吃飯,也不過是客氣話,臉色沒有他們來時的好看了。
這一切尚美其實也看出來了,吃罷晚飯沒有停留,便拉著石濤回家去了。
雙方的父母都已經看過,也算是了了石濤的一項任務。
從雙方的父母處回來,石濤感覺到的,不是看到親人的親切而激動,而是生活的壓力和情感的壓抑。
石濤想這不是無聊,這是無趣。
為什麼他的生活是如此的扭曲?見到親人沒有愉悅的心情,見著老婆時常感到的是壓抑。
思前想後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一個字窮。
貧窮不是限制了他的想象,而是限制了他的幸福。
他本想靠自己的拼搏改變這一切,然而卻到處碰壁,有時還會碰的遍體鱗傷。
企業前途堪憂,自己在這個大船上必將跟隨沉入海底。無論自己怎麼努力,也難逃出生天。
公司現在的掙扎不過是苟延殘喘罷了,規模做得越大,將來崩塌的風險越高。
他所生存的平臺岌岌可危,而致使他家庭的幸福,也是紙上談兵。
近兩年的收入雖然有所提高,但是終究趕不上形勢的變化。
溫飽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真正讓父母過上小康的生活,還有很大的差距。
再一個就是孩子的問題。
沒有孩子,等於將來沒有希望,沒有錢等於現在的生活沒有質量。
或許正因為這些尚美的表現才那麼不盡人意。
石濤忽然明白了,對物質的追求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那麼對楊瓊和尚美當初嫌棄他沒有房子這個想法,石濤現在居然可以理解了。
理解歸理解,但他並不認同,於是他直到現在還固執的認為感情的事與物質無關。
而事實真的是他認為的那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