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每年郎崴頗會給他們一個大大的紅包,但是,並不是每一家都能把這些錢積攢下來的。
有人為了完成集資任務,向親朋好友進行了摘借,有人把父母養老的錢從銀行裡取出來,填補了無機公司。
更有甚者,竟然把房子做了抵押從銀行貸了款,把錢投到無機公司,來完成自己的集資任務。
這些人給自己的安慰是,公司的利息比銀行的貸款利息高多了。
即便是如此,對於無機公司債務來說,這些集資款也不過是杯水車薪,添不起稱來。
雖然能夠應付一時,但是僅僅幾天的時間,就囊中羞澀捉襟見肘了。
財務總監一籌莫展,汪費仁更是無計可施。
然而不得不佩服郎崴頗確實有非常之策,透過他的社會關係,引來了個人投資,準確的說是個人借款。
這些借款人的身份與郎崴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社會關係社會背景都非同一般,用人家的話來說,不怕無機公司還不了錢。
每筆個人借款少則一二百萬,多則可達上千萬,這些資金的注入又讓無機公司暫時運作起來。
西徙公司的胡尤也從中分得一杯羹,這便讓他有了年後重新啟動生產線的打算。
又到年終歲尾,無機公司的福利照常發放。
工人們不需要考慮公司資金如何的運作,當領到豬肉、蔬菜和大米的時候,個個都是帶著一臉的喜悅。
唯一不滿意的是,今年的豬腿比往年小了許多,大概有二十斤左右。不過這也讓一般的家庭過年不用再去買肉。
石濤領取了自己和尚美的福利之後,便打算過春節的時候回老家,與父母一同過年。
這次尚美竟然一口答應了陪石濤回婆家。
石濤給岳父岳母送去了一塊豬肉,自己只留了一小部分,其它的裝入行李包,便和尚美踏上了回老家的長途汽車。
到了老家,過年的程式一如往常,沒有什麼特別的變化,上墳祭祖,放鞭炮過大年。
除了小侄子和小侄女還有過年的新鮮勁兒之外,像石濤以及父母都已經沒有了過年的那種新奇的感覺。
對於婆家來說,尚美就是一個看客。對這裡的禮數不懂,只能隨著嫂子去串門拜年,就連這些她都不願意去。
她對這個家族的人太生疏,沒有親近的感覺,給生人拜年,實在是不樂意。
對於做飯做菜,尚美更是懶得上手。石頭看得出,她就是不願侍奉公婆。
畢竟在家待不了幾天,石濤也就忍著,不願為此節外生枝,惹得父母不高興。
在大年初一這一天發生了一件事情,石濤能忍,尚美卻不能忍了。
下午父親出去串門了,石濤和尚美陪母親在屋裡聊天。
這個時候石濤的手機響了,當時他的手機是放在炕沿上的,尚美離的近,順手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