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處長看看手裡寥寥無幾的數份簡歷,再瞧瞧左右幾家簡歷已經碼得老高,不勝感慨,抹一把額頭的汗水說道:“人們都不願意到咱這裡來呀!”
石濤輕笑一聲,“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們單位也算是名聲在外,誰不願意去一個好單位呢?”
喬小菲喝了口瓶裝水說道:“也不能說沒有人來,這不收了幾份簡歷了。招聘會還沒有結束,肯定還會有人再來的。”
頭上驕陽似火,身上熱汗淋漓,不停的喝著水,汗流的更多了。一個上午,石濤已經喝乾了三瓶水,廁所卻沒去過一趟。
中午三個人便到校外的餐館就餐,大熱天的都沒什麼食慾,飯還是要吃的,一人要了碗麵條算是充飢了。
吃罷飯,三個人回到操場,在路邊梧桐樹下找了個陰涼,午間休息。直到下午兩點多的時候,才又回到招聘現場,繼續等待那難來的鳳凰。
還真被喬小菲說中了,下午前來諮詢的的人比上午多了許多。看到手中逐漸增厚的簡歷,李處長也感到了一絲欣慰。
“今天咱們還算沒有白來,收穫不小。”
公司計劃招收100名大學生,到招聘會結束的時候,李處長手中的簡歷只有80份。
李處長給自己一個鼓勵,“這已經不錯了。”在李處長的感嘆聲中,三個人收拾家當返回了海市。
人才招聘會後,李處長還是接到了不少學生的電話,說是從網上看到了招聘資訊,打電話進行諮詢的,也有人說是從報紙上看到公司招人的。
看來招聘廣告,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八月份的時候,李處長按照有意向進廠的大學生名單,一一給對方打了電話,通知入廠報到。
實際到廠的人員不足50人。石濤在登記入職資訊的時候發現,基本上這些人都是海市人,只有個別臨縣的。
他們的家離海市縣城比到他們自己家的縣城要近的多,這或許是他們來無機公司的主要原因。
這些人中,專業對口人員少的可憐,不足十人,剩下的各專業基本上與有機工藝沾不上邊。
還有一部分人是大專學歷,這也是因為有意前來的人員太少,不得已才招收的,更別說博士生,研究生也沒有一個。
招收這批學生是為了有機專案儲備人才,現在有機專案剛開始建設還沒有建成。
在完成了一週的入廠培訓之後,李處長便將他們分配到了市東公司和農料廠的各個車間,下基層見習。
就在見習期間,陸陸續續的有學生就不再來上班了。這樣的結果,讓郎崴頗很生氣,便責成勞資處再次進行人才招聘。
第二年春季,李處長又帶領石濤二人到省城人才交流市場,現場招聘學生。
最終結果又有30餘人進廠。這些人有一部分是即將畢業的,還有部分是去年沒有找到工作的海市人。
不管怎麼說,經過勞資處的兩次招聘,無機公司終究還是補充了部分新鮮血液。
無論是南轅公司的二期工程,還是有機專案的建設,進展速度還是相當快的。
經過十個月的建設之後,南轅二期已經開始投料試產了。
有機專案的基建工程業已完成,正在進行裝置安裝。
在這個時候,楊瓊從七巧公司調回來了,出任無機公司的財務總監。原先的總監到了年齡退休了。
楊瓊可謂受命於危難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