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夜憂愁這一切,又看著天亮,街邊來來往往的人自己卻無可奈何,自己雖有偌大的兩份家產可揚州城中的災民加起來也只夠三日之數,若皇帝不管,恐怕自己也是無能為力。
那揚州城中的官府知道是瞞不住的,便早早寫了摺子上去向皇帝稟報了這件事,摺子中極盡稱自己無能,致使揚州城中的百姓受辱。
皇帝一見摺子心中便立刻明白了,一份不到半日工夫,便派人從汴京城中一隊禁衛軍,這就是阻止災民他們有人任何暴動。
說是上頭已經下了奏摺,告誡災民們,糧食並在一日後到達,讓諸位不必擔憂。
徐思夜看著皇帝的這一番操作,畢竟是封建王朝時期皇帝正常的操作和自己所料不差,恐怕經過大臣們的討論,皇帝還要下一份罪己詔來。
徐思夜所料不差,第二日便有禁衛軍押送著一車車的糧食進來,附近的茶館裡議論的便是皇帝的事。
“我們真是有一個好皇帝,不光為我們送來了這些糧食,聽說皇帝還下了罪己詔。”
“我聽說不光如此,皇帝罪己昭告還說這次天災是因為他失德而引起的,並且要派一隊軍師來為我們建造新的住所。”
徐思夜一聽這話心中便明白了,想必是大臣們議論紛紛,皇帝為平息大臣們的紛爭才下了這罪己詔,可是這最罪己詔尤其是那麼容易便能夠下的的,此番出來不知皇帝又要遭受多大的壓力,若是不慎,恐怕還會被大臣們彈劾。
宋朝歷來有罪不及言官的說法,那些言官不無論是彈劾大臣,即便彈劾黃帝也是使得的,當年的徐有成任戶部侍郎,因為有言官彈劾多說了兩句所以受到言官們的記恨,後來才慢慢的將關係緩和下來。
皇帝此番經受言官的彈劾又下罪己詔,恐怕這事情並不像自己想象的這麼簡單,又聽那日王大說道邊境不太平,恐怕是兩國便要起戰事了。
“主君在憂心什麼?難道是我這大娘子做的不稱職,才導致主君如此有心。”
“不關你的事,只是我聽來邊境並不太平,又加上這皇帝下了罪己詔罪己,此時在朝堂上的話,必然是雙方都互相爭執,無論朝中,言官與皇帝以及史彌遠必將起爭執,再加上這些年來大宋並任何的戰事,恐怕那些將領早已是疲軟不堪。”
林瑜聽見這話便知徐思夜在擔憂什麼,只怕揚州失守擔憂自己兒子這這場戰事中受辱便寬慰起來。
“主君何必憂,我們在這揚州城中,若是打到汴州城,恐怕大宋也是朝不保夕,若是如此,我們便找一個沒人的地方吃混著過我們的日子。”
徐思夜聽完這話心中快樂的一分,但不由得想到反而是師太所說的,它是能夠改變大宋格局的人,若是他走了這大宋怎麼辦?
如果自己真有改變的大宋,那必然不會是這麼簡單,冥冥之中的選擇也不會讓自己輕易離去。
徐思夜一時兩難決斷,自己想要逃避,卻不知去哪裡,反而一時竟然兩相為難,該如何去尋找自己的方式以及自己的生活,難道都要折損在這兩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