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機緣加上運氣,缺一不可。
可就算當這些妖物有了一定的機緣和運氣,它們的三觀早就在野獸時期就被固定住了,它們只信奉弱肉強食,優勝劣汰,殘酷無比的黑暗叢林法則。
因此從野獸到妖獸、妖物、最後的妖類,它們的成長軌跡跟人完全不相同,哪怕到最後被劃分到了妖族一塊裡,也絕對不是鐵板一塊。
說白了,妖族是一個大種族,但裡面呢……同樣存在著許多的小種族,可以說除了極少部分,大部分都是不齊心的,佔山為王,有自己的一個圈子才是常態。
可以說跟人有著明顯的區別,最初期的人族就在妖族的壓迫下苟延殘喘,在這個過程當中,人學會了抱團,學會了組建自己的部落,自己的家園。
因為是人,所以他們有共同的目標就是復仇,向這些妖類復仇,這之後的故事也就不難想到了,總之妖與人之間的差距確實存在橫款的天塹。
尤其是在妖族被破壞掉了,成建制的迴圈體系。
這個體系就是點化,放在人族這邊就是學習,開慧,瞭解家人,瞭解周圍,瞭解這片土地,瞭解這個世界。
一步步地學習。
這就是造成了與妖最大的差別,那就是不管是什麼地方的人,說著什麼地方的方言,他們都有一個明顯的標識,那就是人。
可妖卻是有著很大的不同,這裡面最大的原因就是出生的環境,其實歸根結底說白了也就是成長的環境不同,造成了這般的情況。
想當初妖族也是有過這般如人族的體系,在眾多妖族大聖的領導下,建立起了一個又一個妖國,如此一來就不難進入一個良性的迴圈當中。
可是物是人非,現在妖族僅存的十二大聖還有陰君、潼潼這些甘願追隨的妖類們,它們就是想要廝殺出一個真正屬於妖族的樂園。
真正的讓火種,也就是獨屬於妖族的傳承可以傳遞下去。
事實上,妖族的情況在當下確實不容樂觀,而且是每日、每月、每年的下降,如果陰君它們不選擇去做這件事情,那麼遲早有一天,妖族就會徹底消失在天地間。
剩下的只是一群妖獸。
而妖獸的情況基本與野獸沒有任何的區別,也不能算在妖族裡面,更何況是被人工專門培育出來的妖獸,因此妖族的消失是可以被預見的。
也正是因為看到了未來極有可能會發生的一幕,如今的妖族十二位大聖,還有陰君這些妖類才甘願去做,去努力,為的就是能夠在將來搏下真正的一塊淨土。
…………
可對於脖爾斤而言,就算接觸過陰君和潼潼,還有其他幾位妖類,甚至於妖族的大聖,瞭解了妖族的一些文化,但在他心裡這只是單純地利益罷了。
妖與人能會有什麼感情?
更別說兩者之間有著無法化解掉的天塹,那就是除了少部分不需要吃血食的妖類,極大部分,或者說百分之九十八的妖獸都需要吃血食。
這是基因裡面留存下來的,根本就沒辦法可以去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