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校尉守在宣華門外,把訊息帶回司隸院時,趙盈聽來只是冷笑:“走的路子真是像極了六年前的徐冽。短短几天的時間,楊潤哲從寂寂無名的武館館長,揚名上京。
接下來出仕,奔赴南境戰場,若南境駐軍大退柔然,再有人將他的功績吹捧一番,名揚天下也是指日可待。
只是可惜,他年紀太大了。”
周衍抽了抽眼角。
楊潤哲的年紀是太大了些,三十四歲的人,沒成家沒立業,少女們感慨起來總懷著幾分惋惜,和徐冽還是差了一大截。
“但若一切真與殿下猜測一致,對姜閣老而言,這已經足夠了。”
一旁李重之愁眉不展:“他是怎麼在兵法謀略上也能壓過眾人一頭,被皇上欽點武狀元的?”
徐冽幼承庭訓,一身本事承自徐照與天門山,武功兵法皆優於人,六年前金殿面君,無人不心服口服的。
楊潤哲憑什麼?
一介草莽而已。
李重之越想越是憋悶:“此次京中選拔出來的十個人中,還有樞密使韋大人的侄子,另有早年間官拜兵部右侍郎的袁承如嫡孫,這可都是正經八百的名門之後,武功不如他一江湖人也罷了,難不成兵法謀略竟也輸給他?”
是啊。
楊潤哲是憑什麼?
但這一切眼下都不及細究了。
趙盈面色陰沉,壓了壓鬢邊:“現在是特殊時期,舅舅跟我說過,金殿定序,選武狀元后,吏部便會及時定品。
明日早朝父皇恩賜,就會讓他動身往赴南境,到秦將軍麾下聽用。
他於兵法謀略之道是不是真的也能拔得頭籌,只有等他到了軍中,由秦將軍考評。
可事實上……”
紙上談兵,這四個字能掩蓋掉很多東西的。
事實證明,趙盈所言不錯。
吏部定品,因楊潤哲出身貧寒,祖上雖也是簪纓之家,但到他這一輩畢竟實在算不上高門世家子,是以只定給他一個五品。
第二天早朝昭寧帝賜了楊潤哲一個五品武職,楊潤哲本人在金殿外叩首謝恩後,出了宮門先往兵部報道,而後往吏部去領他的官憑,竟真的在那天正午之前就隻身出了西華門,一路快馬加鞭奔赴南境戰場。
其實……不急在這一時的。
於他一同入殿面君的其餘九人,大抵也是要選出三四個,同高良騫先前所說朝中還可派往南境的三四個將領一起去支援秦況華的。
楊潤哲隻身離京,又像極了當日的徐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