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康二十五年九月,正康帝突然在殿上宣旨,給兩個兒子封王。
大皇子寧王,封地在建州,三皇子宜王,封地在宜州,次年開春前往封地,無詔不得入京。
滿朝文武私下裡琢磨,八成宜王那件醜聞,背後有寧王的影子,所以皇上給這兩個不省心的兒子分別封了王,遠遠打發離開京城。
按說,五皇子和大皇子一母同胞,大皇子沒有承襲大位的可能,那他要是有動作,自然是為了親弟弟,可五皇子卻沒有封王離京。
五皇子年齡也二十一了,跟年幼未開府的六皇子不同,他完全可以封王離京,不知為什麼,皇上竟然略過了他。
這讓滿京城的人,眼光在他的身上就多關注了幾分。
更讓所有人懵逼的是,十月初,正康帝突然下詔,太子殿前失儀,剝太子位,封通王,封地通州,次年開春前往封地,無詔不得入京。
滿朝譁然。
就失儀這點事兒?還不是在大殿上發生的,據說是在皇上的寢宮。有沒有失儀,還不是皇上說的算。
朝堂上已經有很多人站隊太子了,這下抓瞎了。
不行啊,廢立太子的行為太隨便了。
進諫的摺子雪片一樣飛到正康帝的桌案上。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既然已經下詔,金口玉言,自是鐵了心再無更改。
眾臣不由得想起了已經落幕的三皇子醜聞一事,看來涉及的人還不少。同時眼光落在留下的兩位皇子五和六身上。
正康帝沒下詔誰是太子,卻把兩個皇子都拘在身邊,親自教導。
可六皇子年幼,聖上龍體還欠安。
這樣一來,眾文武百官看老五的眼神就分外熱烈。
……
“廢物。”
啪的一聲,一個青玉鎮紙摔碎在地上。
一名身著御林衛的中年男人跪在地上,低著頭一言不發,任憑鎮紙碎片飛濺到自己的身上,劃破他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