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城向西二百餘里,有一座解甲山,山腳有劍南道著名的瀘水河流過,山上有夥強賊佔山為王,有八千多人馬,匪首名叫張元元,原來是個船伕,每日在瀘水河上的張家渡口過渡客人,閒時捕魚。五年前,有一次渡一個客人過河時,貪圖那客人的財物豐厚,娘子貌美,謀財害命,將那客人砍了一刀,又推下水去。
張元元隨後持刀威逼,將那客人所帶的女子霸佔了,沒想那女子受辱後,竟然趁他不備,投水自盡了,張元元也無法,只好收了那些財物。他哪裡知道,那客人是位赴任的縣丞,姓黃名烈,也通水性,張元元一刀沒把黃縣丞砍死,黃縣承順水漂下,泅到岸邊被當地鄉民救了。
黃縣丞大難不死,立刻到附近的三河縣裡去首告,三河縣知縣程儀聽到黃烈的控告,大怒,立刻差捕頭孫得利和捕快胡發財等人去捉拿張元元,卻沒想到孫得利和張元元是表兄弟,孫得利冒著天大的干係,派人提前通知了張元元,又故意帶著幾名捕快在路上耽擱了一下時間,才使張元元有時間逃走。
捕頭孫得利和捕快們撲了個空,黃縣丞死了老婆,又財物盡失,卻沒能抓到仇人,氣到幾乎吐血。還是知縣程儀苦苦勸住,又給他備了些盤纏,向他承諾早晚有一天要抓住張元元替他夫人報報,黃烈含恨赴任去了,發誓早晚有一天要殺了張元元報仇。
張元元拿著那些財物,眼見得在三河縣存身不住,索性渡過瀘水河,投奔瞭解甲山解甲寨的大寨主張強,張強原是屠戶出身,和鄰居因為一塊宅地爭吵時,持殺豬刀殺了鄰居一家四口,被當地官府捉拿,無路可走,這才逃到解甲山,聚集了數百匪人在山上修建了山寨,打家劫舍稱王稱霸。
張強見張元元帶著財物來投,大喜,隨即任命張元元為手下小頭目。張元元自從上了解甲山,很是盡心盡力為大寨主張強賣命,每有打家劫舍之事,衝鋒在前,撤退在後,深得張強的青睞。解甲山上還有一位狗頭軍師喬崇良,專門給張強出餿主意,和張元元一起,被稱為張強的左膀右臂。後來張強索性讓喬崇良做了二當家,張元元做了三當
家。
沒想到好景不長,三河縣知縣程儀幾次派兵到解甲山剿匪都失敗了,一怒之下將此事上報了鹿野郡守霍仁洪,稱張強等人在解甲山嘯聚人馬,收留一些亡命之徒,打家劫舍,抗拒官兵剿捕。霍仁洪雖然在牛滿地的眼皮底下幹活,卻對牛滿地在劍南一手遮天的行為很不滿,因此霍仁洪不顧師父的反對,自作主張調集了三千兵馬到解甲山剿匪。
解甲山張強曾多次擊退官兵的圍剿,因此並不把官兵放在眼裡,又帶著手下近千人在瀘水河旁埋伏,試圖再次伏擊官兵。卻沒想到此次來剿匪的統兵的將領是鹿野郡名將致果校尉侯敬先,侯敬先在來之前就已經知道,張強這夥匪徒極其兇悍,多次殺傷官兵,因此先派了斥候化裝改扮,摸清了地形。
候敬先摸清了地形後,又得知張強親自帶兵在瀘水河旁埋伏,索性將計就計,以一千兵馬佯作主力,徵集民船,做出要在張家渡口渡過瀘水河的架勢,暗中卻把主力兩千人馬在上游的浮渡口渡過了瀘水河,在張強等人的屁股後來了個神兵天降,把張強打了個措手不及。
之前,狗頭軍師喬崇良已經給張強出了主意,提醒他不要輕敵,既然敵人有三千軍馬,且是從郡城而來,那就一定是有備而來,張強卻因為幾次打退縣裡官兵的圍剿而自大了起來,不聽喬崇良的意見,執意要親自帶兵去截殺官兵。只留喬崇良率一百弱卒看守山寨。
張元元也覺得此事不妥,他卻心眼兒更多一些,向張強建議道,既然老大不怕官兵肯身先士卒,那麼請老大統領五百主力在沿岸埋伏,待官員半渡瀘水河時突襲他們,兄弟帶三百人馬給你斷後。如果前邊得勝,我就過去帶人幫你砍人,如果失利,也有我在後邊給你照應。
張強欣然同意張元元的意見,讓張元元帶三百人馬在後邊斷後。張元元是三河縣本地人,地形熟悉,也很有心機,帶著三百人馬潛伏在瀘水河附近的葦塘當中。那個位置剛好可以看到戰場,卻因為鋪天蓋地的蘆葦從,不會被別人發現。
當天白天,上千官兵駕著大小船隻從張家渡口浩浩蕩蕩而來,前部兵馬剛剛上岸,張強就迫不及待的帶領五百悍匪殺出,沒想到渡河而來的官兵戰鬥力極強,雙方竟然僵持不下。
正在此時,從上游浮渡口渡過的官兵已經繞路殺了過來,張強腹背受敵,頓時慌了手腳,亂軍之中,張強中箭身亡,剩餘的匪徒群龍無首,一片大亂。張元元率三百人馬潛伏在蘆葦從中,把這一切看的清清楚楚。張元元手下小頭目傅二見官兵勢大,輕聲問道:“三當家,咱們怎麼辦?殺出去救人嗎?”
張元元在心中盤算了一下,官兵勢大,而且戰鬥力極強,如果此時貿然衝出,絕對會被官兵一網打盡。可是這些弟兄要是沒有了,山寨也就守不住了。張元元一咬牙,帶著人在蘆葦叢中順風放火,從另外的方向繞了出去。
那天有些輕風,蘆葦又是極易著火,火借風勢,風助火威,立刻將沿岸蘆葦叢都燒了起來,前來剿匪的官兵雖然勇猛,可是水火無情,人怎麼能和大火抗衡,立刻亂了陣腳。張元元藉著這個機會,帶著三百弟兄在官兵後邊殺出,硬生生將包圍圈中的眾悍匪救了出來。
五百悍匪還有三百餘人,眾匪徒冒煙突火逃回解甲寨,張元元又帶領眾弟兄,多備滾木礌石,多次打敗乘勝而來的官兵。侯敬先見傷亡了數百軍卒,也就不肯再強攻了,想尋找後山有無通路,能夠偷襲山寨。當地鄉導官搖頭道:“侯校尉,解甲山後面多是千丈絕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再打下去也是損兵折將。”
侯敬先見已經射死了匪首張強,且殺死一百餘匪徒,也不算勞而無功,就帶兵撤退了。
大寨主張強已死,本應該是二寨主喬崇良接任大寨主,可二寨主喬崇良頗有心機,自認為威望和武功都不足以服眾,反倒把三寨主張元元推上大寨主之位。張元元平時就好收買人心,更何況這次如果不是張元元出力,數百弟兄都要慘死在河邊。因此眾匪徒出奇一致的推舉張元元做大寨主。
張元元早有野心,既然時勢如此,也就不推讓了,慨然應允,做了解甲寨大寨主。
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