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人類科技崛起> 第四十一章 專案談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一章 專案談成 (2 / 4)

所有人今天的目的只有一個,將鋰電池專案落戶在海都。

雖然海都作為華國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國家級重點專案多如牛毛。

但這個顛覆性的鋰電池專案依然不會輕易放過,誰都不是傻子,自然能看到這個專案背後所能帶來的收益,遠不止於生產總值的貢獻。

隨著專案的啟動,能夠帶動起一大批新興專案的落成。

全場只有作為華國能源局代表的郭欣月有不同的意見,她不在乎專案在哪,她在乎的是哪裡更適合專案的啟動與落實。

郭欣月將統計整理的十幾個華國電池企業的規模、配套、地方政策等都一一介紹了一遍,這些都是準備提供給吳奇方面進行自主選擇的國廠。

而華科院的方顯吉院士則根本不在乎選址問題,他來的主要目的是吳奇,不過與會議無關,沒有急著交談。

輪到方院士發言的時候,他只是表態支援吳奇的星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選擇。

湯市首作為會議主持,在最後一個發表了意見。

除了之前其他官員提到的人才扶持、徵地補助、政策傾斜之外。

他還補充了一個更大的優惠,那就是海都市單獨出的專項扶持基金,以及一筆給吳奇個人提供的1個億的低利率貸款。

這個是其他城市沒有提出的優惠政策,目的是為了抵消海都在爭取這個專案上的劣勢。

高新企業的稅收本來就算低的,一般是15個點。

海都在這一塊上沒辦法再做調整了,這是華國整體政策上的最低額。

但是華國為了扶持南島迅速成為新的南海貿易中心,在稅收一塊有特殊的照顧,只有10%。

郭欣月提供的十幾個工廠以及城市,唯獨南島的優勢突出。

為了盡全力爭取,湯市首在會議之前便確定了這樣補充的優惠政策。

蘇立來之前就跟吳奇談到過這個問題,最大的取捨也是在海都與南島之間。

海都的優勢是市場資源、物流交通、人才儲備等方面。

而南島則是有三點優勢:稅收最低,國際市場通路便捷,現成廠房流水線新、規模大。

從長遠來看,肯定是南島對於公司發展更為有利。

所以海都才會捨得另外砸錢誘惑。

湯市首說完,所有人都看向吳奇等一行人,等著他們進行選擇。

梁士博、沈璐瑤和陳鋒也看向蘇立和吳奇,這兩位才是公司的核心。

吳奇原本對專案選址是沒什麼傾向的,在哪對他來說是真的無所謂,往後一年是否多交五個點的稅也影響不到他。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