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鐘就要見到歐陽,否則發兵攻打!
這就是餘漢謀最後的通牒!
餘漢謀,第12集團軍總司令,粵系大佬,廣州城最高的軍事指揮官,他的話就代表著粵軍的態度!
縱然鍾俊芳和莫希德等愛國將領,有一千個、一萬個不願,也只能貼耳俯首,因為他們是軍人!
歐陽等人既然觸犯了英國人,就必須為他們的所作所為,承擔相應的後果。
愛國?
餘漢謀不愛國嗎?
鍾俊芳和莫希德不愛國嗎?
他們都深深愛著這個國家,但是正因為如此,他們才選擇了對英國人的忍讓,一個日~本已經打下了半個中國,逼得數百萬國~軍,節節敗退,中華兒女苦不堪言,要是再加上一個遠比日~本還要強大的英國,那麼迎接中國的,將是一場滅頂之災。
餘漢謀內心冷聲道:“為了黨國,你們第512旅的犧牲,是值得的!”
歐陽現在不在這裡,若是在這裡,一定會對其嗤之以鼻。
“一個國家的強盛,不是靠一味的忍讓和屈服來實現的!”
“一個國家若是想興盛,靠的是廣大的老百姓,靠的是一顆敢於迎難而上的勇敢的心!”
“百姓之血性,即民族之忠魂,即國家之無上意志,三者具備,則民興,則國強!”
“列強安敢輕視我國家和人民一分一毫?”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嘟嘟嘟!”
這個時候,廣園路南街,再次駛來幾輛汽車,又來了兩位大人物。
廣東省財政廳廳長,兼任廣州市市長——曾養甫。
廣東省省政府主席,國民政府陸軍中將——吳鐵城。
吳鐵城、曾養甫,再加上餘漢謀,此三人便是粵軍三巨頭,也是廣州保衛戰失敗後,整個廣東省老百姓痛罵的物件,為此老百姓們特意創作出了一首童謠。
“餘漢無謀,吳鐵失城,曾養冇譜!”
尤其是曾養甫,最是讓民眾深惡痛絕,童謠之中的“冇譜”便是形容曾養甫的辦事風格。
曾養甫在民國時期,是一個極富“盛名”的工程學專家,舉世震驚的錢塘江大橋,便是此人的手筆,當然他只是發起者,並不是主要的設計者。
主要的設計者是橋樑專家茅以升(1955年入選為中科院院士,並擔任北京交通大學校長一職),但就是這樣,錢塘江大橋的設計者名頭,便一度被曾養甫給竊取了。
1938年10月底,廣州城破,廣州市市長曾養甫,帶著一班飯桶和當時的所謂模範壯丁隊,狼狽逃到廣寧,駐紮廣寧縣城。
其部在駐紮廣寧城期間,可謂是怨聲載道,麾下計程車兵們,向各大商鋪購買物資,所使用的錢財是廣州市市立銀行髮型的紙幣。
這種紙幣,老百姓們是拒絕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