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所謂的進步的皇帝,精髓就一句話:左右橫跳,挑唆矛盾,當所有階層的恩人。
比如說,李欗設想的豫皖地區做稻草人嚇唬新興階層、去除大順這幾年的激進思潮。
這事,顯學派做,和皇帝的做法,就大有區別。
顯學派做,那肯定是弄一堆實學的官吏、基層,帶著兵過去搞均田。完後徵稅、發展工業、遷民。
這個過程中,肯定會有大量的不滿。
地主的不滿、士紳的不滿、原本自耕農的不滿、田皮田骨等問題的不滿,等等、等等,一大堆。
這些不滿,肯定是衝著朝廷的。壓不住,就容易鬧出來大事。
而起本身顯學一派的想法,那又不是和勞動人民相結合,純粹就是自上而下的“拯救”,這要是鬧不出來類似青苗法之類的事,那就見鬼了。
但李欗的做法,那就大不同。
放開危機中憋瘋了的資本,最多兩三年,就能直接把豫皖地區搞的天怒人怨,直接炸了。
而豫皖地區,又是死地,尤其是伴隨著淮河治理、黃河改道、鐵路修建、先發富庶之後,被分割的區塊,使得這種起義,在李欗看來是可控的。
靠著起義,用類似《流民圖》事件的辦法,使激進思想退潮,同時讓傳統派產生對新興階層的恐懼和不滿。
然後既是起義,肯定是要殺人的。
這不是朝廷殺的啊。
是起義者殺的。
地主、鄉紳、買辦、商賈等等,殺上一波,這地契不就空出來了?
隨著鐵路修建、黃河改道、淮河治理等,使得這一波起義無可流動,最後也不會成大事。
劉玉當年是怎麼毀的揚州?除了漕運改海運這個大背景外,可還有故意縱容起義軍,嚇的富戶商賈攜帶資本潤到松蘇去了,他還藉著機會搞了波地產弄到錢,興辦了不少實業。
李欗自是覺得你既做得,我做不得?
到時候折騰一波,事後或剿或招安,再把空出來的地收為官田分掉,籠絡人心。
順帶拉出來一波和新興階層有血海深仇的“保守”的新軍,駐紮先發地區。
這樣一來。
對資產階級而言,是皇帝給擦的屁股,要不然這群起義軍不得衝到你們那把你們掛樹上?
皇帝是資產階級的恩人。
對無地貧農、失業的手工業者,是皇帝收攏了田地,分給你們。
皇帝是這批貧苦農民、失業的手工業者的恩人。
對僱工而言,本身的危機,與起義造成的失業,皇帝招募一批軍隊、再送一批人去扶桑墾殖。
皇帝是這批僱工的人。
對地主而言,當然,已經被殺了的地主是死人那都無所謂,對於其餘地方的地主而言,是皇帝撲滅了起義,要沒有朝廷你們不得全完犢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