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說著兩人已經到了老君山的邊緣,
望著遠處雲海中的夕陽,李青峰雖然沒領悟李耳所說的定數,但是卻油然的感覺道老君山適合修道。
對於李耳打的機鋒,李青峰沒有深究,
因為他這次來的主要目的並不是體內氣體,而是詢問之前在閩寧縣被追殺的事。
“李道長之前在閩寧縣,可是你洩露了齊郡主的行蹤?”李青峰也知道這樣直接問不好。但是他不得不如此,因為他也找不到更好的問法。
李耳把望著遠處夕陽的眼眸移到李青峰的臉上道:“李公子,問錯人了,這件事你不應該問我。”
李青峰納悶:“李道長為何說不該問你?這件事關係我父母之仇,
望道長體諒我孝心一片,如果知道一二,就請告訴我吧。”
李耳面露微笑道:“李公子,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就是一切順其自然,道教所謂的道就是自然之道……”
李青峰知道這一句乃是道德經裡的名言,可是這與他父母之仇有何關係,遂追問道:“李道長,我知道道教追求自然,
可是道教不是也有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教義。”
李耳搖了搖頭,往回走道:“李公子,還知道的時候你自然就知道了……”
李青峰見李耳走了想跟上,可是不管他如何努力都無法移動,
直到李耳步入太清宮,李青峰才能動彈。
他立馬往太清宮跑去,但是當他跑到太清宮裡是,哪裡還有李耳的身影,
這時青衣童子再次出現:“李公子,請跟我往這邊走。”
李青峰以為是李耳再次讓青衣童子帶他去見他,雖然疑惑為什麼李耳要多此一舉,但是還是連忙行了一儒家禮道:“有勞小道長了。”
青衣童子稚嫩的聲音再次響起:“我可比你大多了,可不是什麼小道長。”
李青峰就當是青衣童子頑皮並未反駁。
這五年因為李耳的威名老君山收了不少道士,
一路上遇到了不少道士道童,紛紛對道童施禮,有的喊師伯,有的喊師叔,有的喊太師伯……
青衣童子也一一還禮,
不一會兩人到了一處分殿,門口站了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