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番大戰下來,使得可薩克人損失了大量的騎兵。
很顯然失去了沙俄的庇護後,他們需要尋找一個新的主子了。
哥薩克人原本就是背棄了波蘭人轉而投靠了沙皇俄國的。
有道是“好馬不吃回頭草”,再回去投靠波蘭肯定是不行的。
那麼接下來就只有在華夏同奧斯曼人之間做出選擇了。
雖然華夏人同奧斯曼人都是哥薩克人的敵人,甚至近期華夏人殺死的哥薩克人要遠遠超過奧斯曼人。
但是奧斯曼人的頭號小弟克里米亞汗國同哥薩克人是死敵。
即便是哥薩克人投靠了奧斯曼帝國,也只是奧斯曼人手下的“二號小弟”。
而且從他們交戰的結果來看,華夏人的戰力明顯要強於奧斯曼人,很明顯投靠華夏人更有前途。
當然宗教信仰也是一個因素,哥薩克人早就已經信仰東正教了,奧斯曼人是信仰伊斯蘭教的,排斥其他宗教。
儘管華夏人並不信仰東正教,但是他們實行信仰自由,並不會強迫你改變自己的信仰,這一點也是眾多遊牧民族願意依附華夏帝國的原因。
雖然李世祖徵調了大量喀爾喀蒙古騎兵,協助自己作戰。
但是喀爾喀蒙古的大本營畢竟是在漠北,不可能長期在歐洲作戰。
而且蒙古人的戰法已經過時了,像沙皇俄國同奧斯曼人都是打“金帳汗國”的蒙古人起家的,對於蒙古人這套戰法最熟悉不過了。
哥薩克人明顯比蒙古人更適合在歐洲替華夏人打輔助。
雙方可謂是一拍即合。
很快這些哥薩克人便加入了華夏。
好在之前給準噶爾人的地盤在伏爾加河右岸,同伏爾加河左岸的“頓河哥薩克”地盤並不衝突。
李世祖改“頓河哥薩克”為頓河都護府。
任命李巖為頓河都護府總督,哥薩克首領巴扎耶夫為頓河都護副總督。
並在頓河西岸的哈爾科夫修建一座全新的城池,以這裡作為頓河都護府的治所。
李巖將會率領2萬華夏軍隊進駐哈爾科夫。
李世祖可以給與哥薩克人物資援助,以及高度的自治權,但是華夏一定要任命自己的官員以及駐紮軍隊。
不過好在哥薩克人原本就是以僱傭軍的形式加盟沙皇俄國的,並不是那些盤踞一方的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