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經濟危機直接打亂了歐洲人的計劃。
這些國家由於經濟崩潰,內部極度混亂,到處都是向政府抗體的群眾,哪裡還有餘力出錢出兵來支援波蘭反對華夏?
另一邊一切準備妥當的李世祖則開始教訓波蘭。
波蘭滿歐洲的嚷嚷要組織聯軍對付華夏,這便是最好的出兵藉口。
瑞典人原本就不想同華夏交戰,如今這場席捲歐洲的金融危機也波及到了瑞典。
更讓他們堅定了自己“不開戰”的立場。
不過瑞典畢竟遠離本次的風暴中心荷蘭,相對影響較小。
而同華夏展開貿易則有助於他們擺脫國內的危機。
華夏的代表在同瑞典王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後,便開始進攻波蘭。
十萬華夏大軍包圍了波蘭東部的重鎮斯摩稜斯克。
瓦迪斯瓦夫四世自然不會眼睜睜的看著這座耗費了無數兵力同金錢奪回的城市落入華夏人的手中。
於是他親自率領5萬大軍趕往那裡增援。
而勇敢的兩萬波蘭翼騎兵向華夏人的陣地發起了衝鋒。
畢竟當初哥薩克騎兵衝鋒的時候,波蘭人也沒有親眼看到。
他們當然不知道華夏步槍的真正威力。
不然瓦迪斯瓦夫四世也不敢叫囂著對華夏宣戰。
此時的華夏軍隊早就挖好了戰壕嚴陣以待。
在12磅“拿破崙野戰炮”以及“乾熙1635”式步槍組成的火力打擊下,波蘭的騎兵成片成片的倒下。
這些正面對戰幾乎沒有敵手的波蘭翼騎兵,在華夏的槍炮面前只有送死的份。
他們之所以還在堅持衝鋒是因為他們想等到華夏人的步槍熄火。
可是等待他們的只有延綿不斷的火力輸出。
最終波蘭人還是崩潰了。
吳三桂放下手中的千里鏡,說道:“在現代步槍面前,騎兵的時代終究還是落幕了。”
“傳令騎兵出擊,務必全殲殘存的波蘭翼騎兵。”
隨後哥薩克騎兵同華夏騎兵分別從兩側向撤退中的波蘭翼騎兵發動追擊。